治·纳金特上校把持,即便中间曾经历经两次大选,但是乔治·纳金特从未丢失过这个这个选区。
更重要的是,纳金特每次都是以压倒性优势胜选,而在1832年议会改革通过后,纳金特在海德科姆选区的优势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在亚瑟看来,迪斯雷利如果真的换到海德科姆,那基本等于往火坑里跳。
亚瑟颇为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他们怎么会把事做到这个份上?让你改换选区,他们难道就不怕到时候不但你没有拿下海威科姆,最后又把梅德斯通的席位给丢了吗?”
迪斯雷利也一个劲儿的替自己喊冤:“唉,我在想,会不会是我之前写的那本短篇惹的祸?”
《英国佬》的稿件基本都要从狄更斯那里过一遍,他当即明白了迪斯雷利说的是哪篇文章:“你是说《哈特伯里一年》?”
《哈特伯里的一年》的故事结构并不复杂,那里面主要讲述了:主角博洪勋爵自海外归国,发现议会改革的风暴席卷乡野。博洪勋爵为此斥责辉格党人的伪善举动,痛骂这群人一边高喊解放黑奴,一边又对北方工人施加近似奴役的政策。辉格党只不过是在借《改革法案》之名巩固权势,改革后扩大的选举权范围只会把城镇权力拱手奉予那些躲藏在激进派辉格身后的保守派辉格寡头。
另一方面,博洪勋爵又视托利党为真正的全民政党,主张在尊崇现行宪制的前提下渐进变革。可他又拒绝以托利党人的身份自居,想要建设一个“既能满足时代内政需求,又能延续传统帝国外交”的新政党,并自封领袖。
最后,博洪勋爵经历激战后终获当选,但是刚一执掌下院要职便遭到刺杀,故事到这里也就完结了。
熟悉迪斯雷利的人都知道,这小子的作品基本全是在写自己,所谓主角博洪勋爵其实就是迪斯雷利先生套了层皮。
至于为什么他会安排刺杀作为故事结局嘛…
虽然迪斯雷利先生的粉丝们有着种种猜测,比如说:现实与梦想的差距、留白的余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