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另一种体验了。
首先,戏台子比起左家这里的,那村口可真的是草台班子了。
戏台子的那些木板都是班主东拼西凑来的,长短宽窄都不一样,唱戏的人踩在上面,唱的提心吊胆。
唱戏的配置,丝竹管弦,服化道,规格等各方面都远远不能跟左家比。
甚至因为听说长坪村这边要唱大戏,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提前去把七大姑八大姨九舅姥爷什么的都给接来家里看大戏。而附近镇上的小商贩,买糖人的,糖葫芦的,炸油条麻花的,也都闻讯挑着摊子赶来长坪村,在戏台子边上架起摊子现场做起了小买卖。
长坪村的东道主们往往都会舍得花个二十文钱,去买十根刚出锅的油条,用稻草捆着,拎在手里拿可是满满当当一大捆啊,拿来招呼看戏的亲戚朋友,那可真是又实惠又好看。
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喜欢吃。
也就是后世的养生专家说孕妇不要吃油条,否则生傻子。
在这个时代,油条可是好东西,杨若晴看到好多孕妇挺着大肚子等在油锅边,就为了尝一口那刚出锅的大油条呢!
好了扯远了,且说今夜,真的是喜庆气氛浓烈,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很快就吃饱喝足,跑到了池塘对面,在戏台子底下钻来钻去玩躲猫猫。
毕竟他们是看不懂也听不懂戏曲的。
男人们听得懂,但不听,因为比起戏曲,他们更喜欢喝酒聊天。
那边的丝竹管弦,不过是为他们喝酒增加了背景音乐。
所以最后,这听戏的受众,自然就是以左老夫人为首的女眷们这一桌了。
一开始,是两个老太太坐在左老夫人身旁,陪着看戏说话。
杨若晴和君兰年纪相仿,被安排坐在一起。
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