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后世之人,莫非无有听过我所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为何你却依旧苦苦追求这所谓的圣贤之名,你到底有什么打算呢?”
这才是庄周会回应鬼谷子的召唤,从自己的时代来到这里的原因。
以那位写出逍遥游,说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能在妻子死的时候箕踞鼓盆而歌的庄子,根本不会在意什么扭曲的思想,癫狂的圣贤说法。
因为庄子自己也是在自己的时代特立独行,被所有主流诸子排斥,被诸多诸侯王一边追求,一边嫌弃的圣贤。
庄子这两问其实问的都是一个意思,前者出处为道德经,乃老子所作,便是劝领袖少干涉人的本性,尤其不要以利益来考验人性,更不要创造出诸如圣明、仁义的褒义词,来为自己的行为粉饰。
不仅是老子,庄子也厌恶圣贤之名,并且认为就是这些有着不同思想的所谓圣贤教化世人,才会使得世人之间多生纠纷。
更何况圣人教导人心向善,教导仁义,那么反过来想也就是为那些不被教化,没有向善,没有仁义的人创造便利的机会。
周围都是君子,独留一个小人,那么一定是小人得利,那么君子的利益又该由谁来维护?
所以人类从始至终就不需要所谓的圣贤教化,就应该让人类保持最质朴的本性,是善是恶都由人类自行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绝对自由的思想,也只有能在梦到蝴蝶之后,却说出‘终究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庄子,才能够提出的想法,因为他把自己和一只蝴蝶,都视作是同等的个体。
这种思想境界,已然超越了这个时代,甚至超越了之后几千年。
因为,即便是几千年之后,人类中那部分贤者,依旧热衷于好为人师,依旧热衷于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依旧认为敌对的意识形态万恶不赦、罪该万死,却不能接受甚至是尊重任何异端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