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是在保密项目完成后,英国官方更是对他们的事迹大肆宣传。
一方面是展示国家科研储备实力,另一方面也能以起到积极向上的正面带头作用。
“1954年因癌症去世…”
顾几看到克里斯教授的生平介绍,没想到对方竟然在他通关两年不到的时间,就病逝了。
据官方公告,是因为克里斯教授长期从事高辐射研究,身体受辐射侵害严重,引发癌症去世。
这倒也合理。
顾几曾三次亲眼见识过神秘球体的辐射威力,克里斯教授长期从事相关研究,不亚于研制核武器,必定会受影响。
如此一来。
克里斯教授死后,完全继承他衣钵的人,就是巴伊拉姆了!
作为教授最引以为傲的接班人,自从克里斯教授去世后,年仅19岁的他,便成为了“克里斯”实验室的项目研究负责人,继续研究放射现象。
1957年,受师兄推荐,兼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教授,工作9年,发布了许多论文;
196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几名院士之一,并正式接任“克里斯”实验室主任。
三年后,他因放射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物化学奖,成为继原子核物理之父的欧内斯特外,第二位因化学领域研究获物理学家得主。
至此,巴伊拉姆便正是开始了他的学术开挂人生。
不但先后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还正式成为“克里斯”实验室的当家人,先后培养出12位诺奖得主,还当选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可谓是英国国宝级科研学家。
虽然这其中并未提及神秘球体等绝密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