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口大骂,并令高仙芝派人将小勃律国国王追回,他要另派人解送报捷。
高仙芝大惧,急忙派人去追封常清。其时封常清已行到朔方地方,闻令后并不折返回身,反而一径入了京城。
李隆基现在热衷于开疆拓土,闻听西域大捷,诸国又复归大唐,当然喜上心头,少不了召见封常清细问究竟。封常清一面详细禀知了战况,又捎带言说了高仙芝现在的境遇。封常清泣涕说道:“高副使立此大功,却遭遇厄境,许是会忧郁而死。陛下,高副使如此,今后朝廷还有人敢奋勇立功吗?”
现在皇帝提起了高仙芝之名,李林甫明白其中的曲折,遂禀道:“陛下,安西节度使夫蒙灵詧此前攻打小勃律国无功而返,如今高仙芝建功,他又嫉贤妒能,妄图贪为己功。微臣窃以为,他实与董延光相似,应当受罚。”
陈希烈也赞同此议。
李隆基脸现怒色道:“对呀,嫉贤妒能,为官者大忌。就召夫蒙灵詧返回,这安西节度使一职,由高仙芝继任吧。”
李林甫禀道:“陛下圣明。今后安禄山独挡东北,哥舒翰力逼吐蕃,再与高仙芝联手,可保大唐西域之路通畅。且陛下待番将以宠信,委之以重托,古往今来,除大唐以外,未之有也,由此可见陛下博大之胸怀。”李林甫本想说李隆基大胆使用番将,实为古往今来第一人,然话到嘴边,忽然想起太宗皇帝待番将也不差,于是迅速变换言语。
陈希烈也少不了说出一番恭维言语。
太宗皇帝当初大胆使用番将戍边,那是李世民基于华夷一家的胸怀,视番将为大唐之人,不管将其用在何处俱为正常之事。李隆基却是得李林甫提醒,认为番将与朝中百官及中土之人没有瓜葛,且番将骁勇善战,若重用之,他们除了对皇帝感恩戴德,无复他心。李世民与李隆基一样用番将,而李隆基就多了一些机心,祖孙所行看似相同,其实大有区别。
李隆基笑道:“二卿深识朕心,就速去办理吧。”
李光弼此次被授为陇右节度副使,封常清大得李隆基赏识,也被授为安西节度副使。郭子仪此战有功,其原来官职毕竟低微,虽增秩一级,并不惹人注意。
至于朔方与河东二镇,李隆基令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使,陈希烈遥领河东节度使。
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终于脱身牢狱。他被家人接出,由于多日待在潮暗的牢房之中,难见天日,乍见阳光,顿时被刺得睁不开眼睛。
在牢中待得时日颇多,王忠嗣渐渐与同室之人混得厮熟,又与其中一个自称山人的老者说话最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