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罗部昔为臣属东突厥汗国仅次于回纥的部落,其人数众多,李献忠曾被乌苏米施可汗任命为西部的叶护,其地位仅次于可汗。有了这种渊源,李献忠对安禄山的感觉其实与哥舒翰相似,未将这个突厥人瞧在眼中。现在安禄山让三万同罗骁骑分驻三地,李献忠当即反对,说道:“末将奉朝廷之令前来相助安大使,即是暂借一时,哪儿能分兵驻扎呢?”
安禄山冷冷地说道:“你既奉朝廷之令,来到范阳地面须由本大使统辖。本大使即将筹划战事,所以分兵驻扎正是为了下一步考虑,你莫非想抗命吗?”
李献忠摇摇头,说道:“末将自从归了大唐,圣上封末将为奉信王,圣上当时金口相许,既划地安置同罗部落,又许同罗骁骑勿得分离。末将如今归安大使统辖不假,然不可违了圣上言语。”
安禄山道:“想是奉信王不知吧?本大使已上奏言知圣上,请将同罗部落自朔方迁至范阳,圣上定然恩准。奉信王,同罗部归入范阳地面,须依本大使之令垦田守土,你难道还想抗命吗?”
李献忠闻言心中大震,他早知道安禄山心狠手辣,若同罗部今后归入其手,势必被其肢解。他当时无语辞出,归营帐后即召人商议。最后一致认为,与其遭安禄山肢解受辱,还不如率兵西归回到朔方地面,然后携带同罗部落北投回纥。
同罗骁骑拔营西归,当即被安禄山侦悉,当即派出史思明和安守志率领四万铁骑追赶。
这四万追兵中,有八千余人为其生力军,系安禄山自突厥、契丹、奚人降者中选拔出的精壮者,他们被称为“曳罗河”(系突厥语中壮士之意),由安禄山的百余家僮分任伍长、队正等职领之。这八千余人皆骁勇善战,冲锋陷阵时勇不可当。
史思明秉持安禄山的授意,追上同罗骁骑后先是一番厮杀,同罗人顿时伤折数千,可谓损失惨重。史思明又派出快骑前去知会回纥人,令他们不得接纳李献忠所部;又令懂同罗话之人向被围的同罗骁骑喊话,言明李献忠叛唐为其个人之事,却与其他人无关,只要大家能够从阵中走出归附,依旧为大唐将士。
这番攻心之术起到了效果,此后数日,竟有两万同罗骁骑临阵倒戈。李献忠只好率领数十名亲随之人落荒而逃,他不敢再回朔方,也不敢去投回纥,只好向西狂奔,到了相熟的葛逻禄部暂时栖身。
安禄山经此一役,既可向朝廷奏闻平叛的功劳,又凭空里获得了两万同罗骁骑,从此归入自己的统辖。
李隆基此时识不出安禄山的手段和心机,唯对安禄山赞赏有加。他与陈希烈一番对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