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叹道:陈玄礼向为父皇虔信的忠顺之人,不料出京未远,心中就开始酝酿大事,可见这世上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
待陈玄礼领兵诛杀杨国忠,又逼死杨玉环,李亨一直紧绷的心就安然落了下来。现在高力士力排众议,决意翌日仍然赴蜀,李亨的心中又若有所思。他回到东厢房,召来贴身太监李辅国悄悄问道:“信使还没有回来吗?”
李辅国叹道:“信使出京之时,尚不知圣上要幸蜀。他就是此时回京,也难寻我们的踪迹。”
李亨与李光弼一直来往甚密,其信使频繁在两地间穿行。李亨每遇大事,特别是近来的军国大事,皆要倾听李光弼的主意。
李亨决然道:“明日再派人与李光弼联络,让他速就眼前情势评估。”
李辅国疑惑道:“如今居无定所,信使返回时又到何处呢?”
此前李光弼来书中多嘱李亨勿要丧失信心,他认为安禄山谋反不得人心,其势难久,朝廷只要稳扎稳打,定能剿灭叛军。然哥舒翰兵败如山倒,皇帝也因此逃往蜀中,李光弼远在常山郡难知此情。李亨之所以速派信使前往常山,其实最想询问李光弼对眼前大势的看法。
李亨闻言喃喃说道:“是呀,我们果然随大队入蜀吗?”然后缓缓坐下皱眉凝思。
李辅国不明其意,心想若不入蜀,又有何方可去?
李亨心间一个模糊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该是摆脱挥之不去的那团巨大的阴影的时候了。
多少个晨昏之时,李亨在镜中看到头上渐生白发,哀怜不已:这个太子之位,莫非要坐到满头白发之时吗?李光弼此前的来书中,多次向李亨勾勒了这样一个对阵形势:只要官军固守潼关,与叛军长期相持,届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可以率军逐步占领河北地面,再将安禄山的老巢范阳攻下,就可持叛军将领的家属相胁。如此到了反攻之日,官军可自北、西、东、南四个方向同时向洛阳压迫,则叛军定会土崩瓦解。李亨此时想道,潼关失守长安丢失之后,官军看似一败涂地,然朝廷还拥有西北、朔方、河东诸郡、江淮之地以及蜀中,河北还有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两支劲军,并未到山穷水尽之时。
李亨由此拿定主意,断然道:“我们不去蜀中,明日须向朔方而行?”
李辅国道:“我们不去蜀中,难道圣上也去朔方吗?”
李亨道:“父皇欲去蜀中,我如何能拦阻?蜀中固然内外险固,无非守势而已,安禄山虽一时难以攻下,官军又如何攻得出来?反观西北之地,若令郭子仪和李光弼自河北会师,我们坐拥西北之地,就进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