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了么……”
这天晚上杨琨左手萝卜右手刀,给一只大圆萝卜掏出芯子,一个个蒜经心码好。杨琨还动了点心思,没有照着书上那样把萝卜的绿樱子砍掉,反而是在侧面挖出一个槽。造型更好看独特。
做完的时候杨琨习惯性地抹了一把脸,萝卜和大蒜的辛辣窜进鼻孔和眼睛,一个打喷嚏打的眼泪哗啦的。小屁孩儿死没良心的抱着肚子笑,又被四哥压在床上一顿揉搓,直到他求饶才松手。
第二天秦朗提着四哥穿了线的大萝卜,把萝卜往前面一摆,好看的造型又压人一头。受到老师点名表扬的秦朗扬着脖子,骄傲的和小公鸡似的。
燕山山脉刮过来的北风呼地把日历翻到来年春天。哥俩儿个子都见长,尤其是杨琨,已经长到他爸爸耳朵下面。明明才十三岁,但是戳在那里谁都不敢忽视,这孩子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
一股春风一场细雨,学校花园里的干支梅次第开放。这种植物开花很早,干枯的树枝上看不见叶子,被一团团粉嫩的花瓣包裹,远远看去像是一团粉色的云霞。
秦广借来相机给秦秦拍照。儿子成长中的每一个过程父母都会留下宝贵的印记,上了一年级之后的秦朗更加乖巧懂事,镜头前刺啦一乐,一颗门牙没有了,原处留下一个黑洞。
秦朗把四哥拉出来,两人在一棵开得如火如荼的干支梅前合影。这算得上是俩人第一张合影。照片里杨琨站的笔直,左手搭在秦朗的肩膀上,秦朗扭着头靠在四哥怀里,小脑袋只够得着四哥的胸膛。
咔嚓一声,哥俩的笑脸被永远定格。
转眼已经是两千零二年。
打这年春天开始,杨琨的课业明显增重。倒不是学校里的作业增多,事实上乡村小学没有那么好条件,也不注重升学率。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之后都会上就近的初中继续念书。
但是杨琨显然不是那个大部分。
马淑春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也早在私下里和儿子谈过。小学毕业之后杨琨会被送到县城读书,那里有全县最好的师资和教育条件,而与杨琨同龄的孩子早在幼儿园开始就被父母送到课外班学习各种特长。
相比较之下,杨琨不占任何优势,所以他只能更努力。
杨琨在家里排行老四,他大伯家的大哥杨拓已经上大学。杨拓当年高考的时候一鸣惊人,从一个小山城考到了上海同济大学,是他们老杨家的骄傲。杨门无犬子,杨拓作为这一辈的领头人给下面的弟弟妹妹们立了一个好榜样。马淑春不止一次为杨琨描述过杨拓那个美好的大学,以及那座繁华的都市,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