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了沉默,因为从小到大,在面对家里的任何事时,父母和大哥是不会让他参与的,他只是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专心考大学,不要因为其他的事分心。
洪灾过后,房舍开始重建,村里人都开始慢慢地恢复到了之前井井有条的生活方式。嫂子并没有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而是留了下来,并决定撑起这个家。
王老师在嫂子的再三劝说下继续上学,并顺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村里人都对王老师一家刮目相看,村里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人能考上高中了,而且是县重点高中。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猜到——这就是后来小明上的“准”省重点中学(如果理解成“候补”省重点,也是没毛病,不跑题的,老铁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一卷 小明升学记 14《外传之王老师专场》 (第2/2页)
看到村里人对王老师一家的态度明显的变化,嫂子更加坚定当初自己的决定——不管条件再苦也要供王老师上大学,在大城市找个工作,让那些村里人更加服气,自己即便成了寡妇,也不能让别人小瞧了自己。
失去了亲人后,嫂子变得更加要强了,虽然“亲人们”生前对嫂子的态度令村里人唏嘘不已。
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和一个高中生,摆在嫂子面前的是相当沉重的担子,但是每个月初,嫂子必会按时把生活费寄给王老师的。
王老师很是理解嫂子的辛苦,立志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他们似乎已在心里达成了默契,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高中期间,王老师省吃俭用,由于课时繁重,因此也没有时间勤工俭学。在面对高中的学习时,王老师已经明显感到相当的吃力。
王老师已经很努力了,对比同班其他同学时会发现,别人学习时间没自己多,而且上课时也相当随意。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总会让王老师的努力与信心备受打击。对此,王老师有些动摇了,经常思考这类问题,作为农村里的孩子,自己的“资质”不如城里人吧……偶尔也非常羡慕城里同学的家庭条件以及他所谓的“资质”。
有时在政治课上,王老师也会从哲学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公平?新闻上,世界上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