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不解(下)
拖雷的观察和判断并没有错。
这样一支军队忽然出现在开封,体现了凌驾于同时代任何政权的动员能力,也体现了超乎旁人想象的人力素质。
军队是由蔡州镇南军节度使燕宁转战陈州、亳州等地纠合起来的。藉着蒙古军各部的注意力被郭阿邻、刘然等部吸引住的机会,各部集结主要在杞县周边完成,借助了当年郭宁攻入中原时立下的几个旧营寨。
在此过程中,举凡粮食调集、武器配给、行军路线选择等等,俱都艰难,为此付出的损耗,几乎是正常情况下的十倍。在如此艰难局势下,他们还实现了惊人的行军速度。
大周向来重视长途行军拉练,虽然军队里骑兵比例极高,而且还有大量骑马步兵和车兵的存在,但为了锻炼体能和意志力,长途拉练一直是训练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新兵、老卒、军官,谁也逃不掉这苦头。
极限状况下,大周的普通正军要求做到负重二三十斤,一日奔行百里。某些精兵的标准更高,不止负重更多,而且要在负重强行军之后,完成一次战斗演练。
但眼前这支军队,主要的成员是工匠,不是武人!
几个、十几个工匠从业于某个小作坊的时候,他们本质上和农夫并没有区别。但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更多的矿工、铁匠、木匠呢?当他们在成片、成集群的工场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嬗变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阶层。
一群临时纠合的工匠组成军队,能在十天里持续战斗,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大举集结,然后行军九十里直取开封,说明除了战阵搏杀的武艺以外,工匠的体力、韧劲、服从性和战斗意志,几乎天然地接近于武人的水平。在大规模战役中,这几项因素比武艺更加重要!
由此看来,工匠之于农夫的优越性,几乎赶得上牧人之于农夫。而工匠和牧人组成的军队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此前从不存在,但今天将会有个答案了。
大规模的军阵在前进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