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两千多精锐轮转,施以最高强度的压力,敌人的军阵却稳固依旧。他们或许不断暴露破绽,但却用高昂斗志和超乎想象的装备配给能力弥补了缺陷,导致己方始终抓不住漏洞,只能依靠高出一筹的战斗技巧零敲碎打。
零敲碎打本来没有问题,以蒙古人的韧劲,能够连续数日数夜地骚扰、缠斗,再强的军队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问题是,敌人不会给拖雷这样的余裕。
已经有十几名经验丰富的下属回来禀报,他们观察的结果大同小异,都觉得敌人缺乏训练,也没有及时应变的能力,但想要赢的话,非得全军压上去拼命。
全军压上本来也没有问题。依靠骑兵优势集中力量于一处,逐个击溃敌军多个方面,这是蒙古人最常用的套路。问题是,如果对着这样一支军队都得全军拼命,在其它几个方向虎视眈眈的敌人呢?他们很快就要形成合围的势头了!
怎么应付?
拖雷已经遣人探查清楚,另外几个方向的敌人,包括两个散而复聚的周军节镇主力,还有从宋国境内奔袭相助的红袄军精骑,更填充了数以万计、可能达到五万甚至十万的狂怒百姓。
中原的富庶,不下于南朝宋国;中原各地能用于战争的资源之丰富,也不下于南朝宋国。但中原汉人的凶猛,却胜过宋人十倍百倍。
当他们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巨量的人和资源随即不断重组、聚合,在短短数日里形成了规模超乎想象的钢铁浪潮。与钢铁浪潮席卷的威力相比,拖雷不得不承认,己方的力量太弱了。
拖雷忽然后悔,觉得自己分散部众到处杀掠,实在是个蠢主意。
不,或许整个斡腹计划也是蠢主意。
他始终对自己早年在山东的失败记忆犹新。那一次,他带着六个千人队猛攻郭宁据守的一座军堡,结果大军主力反遭铁浮图的压制,而郭宁本人亲领精骑,在短短一瞬间就粉碎了拖雷的本部,俘虏了拖雷本人。
这等惨痛的回忆,拖雷一点也不想再重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