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也由此参考过。但里头真是充斥着大量对朱标和朱允炆的阴阳怪气和不雅形容。】
朱元璋的吩咐戛然而止。
他们看向朱棣。
朱棣稳得住,比较坦然:
《奉天靖难记》,听名字就是记录靖难时候事情的书。应该是他麾下文人所写。他的人,在记录之余写点敌人的坏话,很正常吧。难道当时朱允炆麾下的文人,就没有写他的坏话了?
唯一令他有点不太坦然的就是:
说说侄儿坏话就算了,怎么还连累了太子呢?太子爱他!
然而很快,他就坦然不了了……
【比如说,里头写朱标和蓝玉没事凑在一起讲小话。朱标酸溜溜的讲,我爸最爱我四弟,蓝玉趁机上眼药,江湖传闻燕王有天子气。朱标就开始各种面目扭曲的嫉妒,还挑拨离间弟弟们的关系,讲他跑去对朱棡说,谋反的事情被爹发现,都是因为朱棣告密,活脱脱一个绿茶婊。】
“?”朱棡愣了,目光深深看向朱棣。
老四,感情我藏兵器的事情,是你搞得。
“三哥,”朱棣诚恳为自己辩白,“不是我。就好像大哥也没有这样暗示你吧?显然是戏说。”
朱棡姑且收回目光。
朱元璋则在不满:蓝玉,怎么哪里都有蓝玉,戏说的蓝玉也讨厌!
【说到了晋王就顺便聊聊他吧。他本来不是和朱棣一起被派去打乃儿不花嘛。明朝藩王出征,弟弟都是归哥哥管的,也就是说,晋王才是全军名义上的统帅,这也就意味着,朱棣抓住乃儿不花的功劳,其实也是属于朱棡的。本书作者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善用对比手法,描写晋王在大军走到一半就怕怕的跑路了,要有多从心有多从心,以此证明他弟弟多威风帅气。
晋王他怂的全网唯一洗脑包就出自这儿,人家实际上明明是个允文允武的人才,蓝玉案的时候,晋王可是出了不少力,钳制了不少武将。然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记得晋王有多英武了,只有他逃跑的事迹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属实是令人落泪的兄弟爱了。
Ps:有人曾考证过,推测晋王确实没参战,但不是因为怯战,大概率是中途转去接待巡视西安于是路过的他哥朱标了。他俩明实录里是同一天回的南京。】
朱棡这时候已经完全理解了朱柏。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