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分散了一些,注意到,正有个内侍,将一张纸条递给身旁的颖国公。
正激动时被打扰,颖国公那黧黑的面庞上,双目一瞪,凶厉之气扑面而来,要是在军帐之中,李景隆毫不怀疑,那位内侍已经人头落地。可这些所有威赫,都终止于下个瞬间。
李景隆发现,颖国公只朝那纸条看了一眼,便浑身一震,而后大掌曲握成拳,将那张纸条牢牢握在掌心之中,久久动也不动,好似变成了一块石头。
“颖国公。”内侍轻声细气地耳语,“若看完了,便传下去吧。还得给曹国公、长兴侯、武定侯看看。”
李景隆听见了,所以他心头的疑惑更重了。
那张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怎么让颖国公如此失态?
但很快,他就没时间思量了,因为那道之前他听见的清澈女音再度响起,正是从眼前那仙迹光幕中响起!
【其中,最后的战略反击阶段,即,朱棣在建文四年初策动的那场千里大奔袭,短短两月由北平直插宿州,六个月就打下了南京。因其远超当时兵法的战略思维,和匪夷所思的巨大战术成果,为朱允炆方的主帅李景隆留下了“大明战神”的诨号,说他是靖难时朱棣派在朝廷的最大卧底。】
什么?
什么建文朝?什么战略反击?什么主帅?什么大明战神?这号还挺美……
可最重要的是,什么卧底?
李景隆怔怔看着这一切。他掐了自己一下。
疼。
他明白了。
原来梦中也会疼啊。
没人在意李景隆。
他们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看着光幕:
【李景隆在南京时确实开门献城了。但以此散发开的什么朱棣造反成功是靠南京城太监给他投递消息,告知南京城防空虚你快来打的说法,简直是荒谬之极。
要知道,朱棣三月打完宿州伏击战,五月才开拔泗州处理他爹给朱允炆留下的水军们,六月进的南京城。只要朱允炆有兵可调,从他收到宿州战报起,也有三个月的反应时间,南京城早就可以围的铁桶一般。六个月前太监去和还身在北平的朱棣报告南京空虚,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究其本质,朱允炆的失败就是非常简单的兵都被朱棣打没了,没兵可守,大势已去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