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大学士、特进、行吏部尚书、知江宁府、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王安石。
每一个都看得懂!毫无阅读理解的难度!
【他做了不少实验:
洪武14年,9个平民“儒士“直接出任布政使。
洪武15年,5个平民“儒士“,4个低阶武官(百户、镇抚)。
洪武18年,8个低阶武官。一批武官的亲属升任左参政等(布政使下一级,≈省委常委们)。
这些事情都证明,受“郭桓案“等影响,朱元璋一度还有过用武将去加强控制地方的想法。
文官——虫豸!
武将——可以试试。
试了几年,不太行。老朱在洪武21年卸任了所有武将出身的布政使们。
洪武26年,任命13个国子监生为布政使。】
老朱嘟囔了:“何止武将们!咱还试过了武将们的女婿、武将们的儿子去当布政使,结果统统都扶不上墙,累得咱白操了这回心。还说未来以文抑武不好,给你们机会了,你们就是不抓住,怎么有脸抱怨?”
武将们:“……”
文臣们:呵呵冷笑。
【总的而言,洪武朝,除了早期2例由中央的六部尚书外放的布政使,以及洪武18年,唯一一个从布政使升任工部尚书的徐本外。
各地布政使均呈现一种“出身”较为随意,“缺乏”上升空间的特性。
经常被老朱免职、问罪。如果干得好,许你“久任“,更希望你在地方长时间发光发热,而不是成为“京官”。】
朱元璋:“???”
老朱震怒:“他们偷懒耍滑,贪污受贿,被我问罪,还是我的错吗?干得好的,我让他们留任,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发光发热,难道也是我的错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那未来的周忱,只干了区区20年,我还嫌他干的不够多呢!”
解缙默默补充:“周忱是巡抚。”
老朱冷哼:“一个意思!”
【朱允炆的策略和朱元璋有了极大差别。
他开始重新强调“布政使”的重要性,把这个角色更多的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