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摆脱娘亲和自己,在杨家被鄙视的命运。
才十几年来,咬牙苦读,毛笔都写废了好几筐,手指间的笔茧,都可以练拳了。
只是,如此一来,他经年累月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加之环境的影响,性格有点偏激,不太明白世理。
比如,现在的楚州杨氏当家人,杨得坤的爷爷杨忠全,就是大周朝的从二品刑部侍郎。
此官位不高也不低,恰如楚州杨氏,在大周朝中的实际地位。
而杨得坤的父亲杨义山,是阿爷的嫡三子,目前四十还差一岁,在上等府苏州府任正四品的知府,自杨得坤出生后不久,就一直游走在各州府为官,难得归家。
原身杨得坤今年十九岁,多年刻苦攻读,在今年以甲榜进士第十的优异成绩,被下放到衡山县当七品的县令。
大周朝开国之初共有十二道,下辖112州府,再细分成1200来个县衙。
这让一生极少见到,一直在京城为官的祖父,在他考中甲榜之后,亲自接见他长谈后,发出了一声长叹:“空有其表,徒有其才,不知为人,难得长远!”
然后,在杨得坤通过朝廷的培训后,下放地方为官时,没有太多的用力支持,只给他派来一个亲近的师爷辅助他。
这1200来个县衙,根据人口面积和税收,分成上,中,下三等。
而衡山县在这1200来个县衙中,处于下中的样子,属于下等县衙。
其实,以杨得坤的成绩和背景,本来是可以谋得更好的位置。
但可惜,他不是杨家的重点培养对象。
因为,他娘亲是从小侍候父亲身边的贴身丫鬟,身为庶子的他,如果不是自身努力,为自己博得了一个甲榜前十的进士功名。
想起父亲那张难得一见,一直冷冰冰的老脸,和家族中的那些冷嘲热讽,杨得坤摇了摇头:“唉,将来再说吧,反正自己已经长大,顺其自然-----”
就在这时,一阵急冲冲的跑步声,由远而近。
“砰!”的一声撞开了房门,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机灵的背着一个药箱,撞了进来。
“黄大夫,你快看看我家少爷,要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