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三面环水,一面靠着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蒙古大军的投石车、火炮等攻城武器,根本无法靠近。
至于八角弩,在钓鱼城更是毫无用武之地,钓鱼城内有重兵把守,城墙坚固,八角弩根本射不穿城墙。
而且,钓鱼城内粮草充足,水源丰富,守军和百姓们都能够吃饱喝足,坚守城池。
反观蒙古大军,他们虽然兵力雄厚,但是粮草供应困难,再加上他们习惯于野战,并不擅长攻城战。
因此,当蒙古大军到达钓鱼城后,他们的进攻就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
蒙古大军不断的攻打,但是钓鱼城却固若金汤,任凭蒙古大军如何进攻,都无法攻占钓鱼城。
面对这种情况,蒙古大军只能不断的增兵,不断的加强攻势,希望能够早日拿下钓鱼城。
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在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里,蒙古大军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但是钓鱼城却始终屹立不倒。
钓鱼城内的守军,利用有利地形和重石等武器,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蒙古大军的进攻,让蒙古大军损失惨重。
到了最后,连蒙哥本人也坐不住了,他亲自指挥攻城,结果却被宋军的重石击中,最终不治身亡。
蒙哥的死讯,很快传遍了整个蒙古大军,所有的蒙古将士们都感到震惊和悲痛。
蒙哥是大蒙古帝国的可汗,也是蒙古大军的灵魂人物,他的死对蒙古大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无奈之下,蒙古大军只能撤军,护送蒙哥的灵柩北回。
而南宋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时间流逝,蒙古军队依旧在攻打钓鱼城,尽管已经麻木,但依然坚持不懈。
钓鱼城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
1260年,忽必烈夺得蒙古大汗之位,他愤怒地发起了对钓鱼城更猛烈的攻击。
然而,钓鱼城用巍峨的城墙和险峻的地势告诉忽必烈,你也不是那个能攻下钓鱼城的人。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二十年。
直到1379年,南宋灭亡的消息传到了钓鱼城。
听闻消息,钓鱼城上下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