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怎么说呢,数学物理作为一个交叉数学跟物理的交叉学科,理论上的确有拿诺贝尔奖的可能。但非常难。
毕竟数学物理学家主要是通过高等数学公式去研究那些物理问题。关注的是物理理论的数学结构和严格性。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发展理论并验证这些理论是否与实验观测一致。而诺贝尔物理学奖严格遵循理论必须被实验验证的标准。
换句话说,数学物理属于那种压根不用实验跟关注物理系统的实际细节去研究物理理论。所以很难直接获得诺贝尔奖。
除非搞数学物理的人提出的理论被其他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给验证了,才有可能跟着验证的物理学家一起拿奖。
先不说通过研究数学预测物理有多难,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预测出的理论大都属于极为前沿的领域,现阶段的实验室技术很难验证。
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爱德华·威腾。这位绝对是当代最杰出的数学物理学家之一,弦理论的奠基者。
但这位大佬甚至已经拿到了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但也没能拿到诺贝尔奖。
原因很简单,以目前的人类的技术能力根本无法在弦理论的核心尺度——普朗克尺度去验证这一理论。
除非未来研究高能粒子的技术完全跳出目前粒子加速器的框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实验手段来探索量子引力效应。
否则如果想得到能把粒子撞碎到普朗克尺度的对撞机,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这个对撞机规模可能要比太阳系更大。
显然这已经超越了人类工程学的极限。哪怕未来人类真能造出跟太阳系同等规模的对撞机,肯定也不会真去弄这玩意儿…
而且田言真还真不认为乔喻还有时间去研究数学物理这方面的东西。虽然乔喻还很年轻,但光是模态体系的完善,起码就要几十年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