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的理解。
我打算设计一个系统让超算可以基于模态体系,模拟大规模的复杂态量子系统。可以无障碍的在经典超算上运行Shor算法、Grover算法、量子图遍历等等,顺便还能开发更经典的量子算法。”
乔喻兴致勃勃的说道。
田言真微微皱了皱眉,问道:“我对量子计算不太了解。不过据我所知,Shor算法这种,对量子态操作精度要求很高的。你认为经典电子超算的硬件真能完美模拟?”
乔喻指了指自己,说道:“田导,上半年我说能解决黎曼猜想,人家也觉得我不行!还把我的项目否了!去年我说要做模态公理体系,大家也觉得我不行。
您看,所有质疑我的人,最终都证明了,那是他们没眼光啊!虽然这个项目不是我想到的。但我听了那些研究了很久的人的阐述,还看了那么多资料,判断一个项目有没有搞头我还是很清楚的。
事实上那些家伙本身就一直在用随机矩阵研究高维态分布的统计性质。如果用模态路径将随机矩阵的谱分布做转化,就能简化高维量子态的描述跟演化计算。
再通过模态密度函数,提取高维量子态的全局特征,就能避免逐态逐比特的精确模拟。另外我还能通过广义模态空间设计出更合适的数学工具。比如模态分解算子,模态谱分析,模态拓扑映射…
总之您不相信谁也必须得相信我啊!总之,我能看到的未来就是,只要这个项目申请下来,咱们就能彻底改变量子计算的未来。”
田言真下意识的拿起笔在无意识的转了起来,思考了片刻后问道:“要做这个项目团队需要哪些方面的专家,你考虑过没有?”
乔喻张口就说道:“核心团队最好有两位量子算法方面专家,一位资深的量子物理专家,两到三位熟悉超算架构的工程师。
至于非核心成员,就是做一些统计跟调参的人员,那就多多益善了。不过我觉得核心团队如果都是燕北大学的教授,那他们的学生应该就够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