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了。
说起来,总决赛的G2和G1还有一点不同,林大浪的犯规变少了,主要是尼克斯也吸取了上一场比赛的教训,对林大浪的保护是愈发的严密了。
严密的保护之下,林大浪一直都没有犯规进账。
而第二节,轮换对轮换,林大浪继续尝试着Logo位的三分,只要他能投进Logo位的三分,那这场比赛,就会是上一场比赛的翻版。
结果,这场比赛林大浪的状态确实是差了不少,第二节开局,他的一记Logo位的三分就失准了。
半场结束,尼克斯取得了一个11分的领先,相比G1,这场比赛尼克斯的领先进度就慢了不少了。
而后,第三节,两边又是主力尽出,这场比赛,裁判就不往回找补了。
裁判不补哨,那尼克斯还是不能像G1那样,迅速地终结比赛的悬念的。
说白了,G1尼克斯能够三节结束战斗,真正的原因是裁判第三节对尼克斯的“偏帮”,不然,雷霆起码也是能够把比赛拖到第四节的。
当然,逆转是不可能逆转的,G1来说,尼克斯半场对雷霆的压制,就足以让他们取下比赛的胜利了,不然,裁判也不至于第三节吹补哨。
对此,杰夫·范甘迪吹了一波:“这就是中锋版韦弗·林的威力啊,他的菜鸟赛季,作为中锋的他就打出了这样的防守表现,可惜,第二个赛季,他就越打越靠外了。”
作为中锋,林大浪的进攻机会是少了很多,他为什么掏出许久不见的低位进攻?原因就是他作为中锋,低位的机会是比较多的。
而从进攻端来说,林大浪的低位进攻,是逼迫着雷霆的防线收缩了,雷霆收缩防线之后,尼克斯的外围自然是出现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丹尼·格林、达尼洛·加里纳利的三分,就开始发力了。
第二节的后半段,尼克斯突然的一波发力,就这样把比分的差距又一次的拉开了。
emmm……
这场比赛,裁判不吹补哨了,原因则是,雷霆看着还有逆转比赛的希望。
但实际上,从第二节的后半段开始,尼克斯的比赛强度,就已经大幅领先这支雷霆了,和所谓的主力阵容不主力阵容的,没什么关系了。
林大浪继续客串中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