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不能入商籍。
可能是因为南京城中的人口太多了。
虽然农籍和商籍都属于民户,但赋税管理还是不同的。
朱寅心中有数,所谓买地,其实就是高价购买一些荒山野地,不值几个钱,也就是糊弄户部。
“我买地。”朱寅点头,“不过,我想离城近一些,越近越好。”
那书手点点头,他翻出一本黄册,又翻出一本鱼鳞册,很快就有了条陈。
他笑道:“落户淳化乡青桥里,卧虎山的五十亩山地,是你的了。你出三百两足银,地契上就是你的名字。”
这五十亩山地的主人,因为没落穷困,以十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官府。
那山地根本不值钱,都没人要。
朱寅知道这是常规操作,他也不关心地,他只关心落户。
“我可以买。只是不知道,距离南京多远?”
书手想了想,“就在南边外城郭附近不远,距离秦淮河,也就是十几里路,骑马两刻钟必到,虽是乡间,也算是附郭之地了。”
朱寅听到距离内城只有十几里,立刻就答应了。
“好,我买了。”
书办又道:“既然买地落户,这各种赋税还是要缴纳的。你要落户本地,又是入籍十人以上,还要缴纳落户银一百两。”
“先缴纳吧,可带了金子?”
他不问银子,是看到朱寅身上不可能带了几百两银子。
“带了。”朱寅取出五个金锭,每个十两。
如今一两黄金在钱庄,可以兑换八两白银。
五十两黄金,就是四百两。
衙门之所以收整数,当然是图方便,不用找零。
五十两黄金一出手,那官架子十足的王典吏,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对朱寅点点头道:
“你这孩子,年纪虽小,却是个老成懂事的。是个读书苗子。”
朱寅赶紧站起来行礼道:“谢祇侯老爷夸赞。”
在这些“老爷”面前,他可不能装逼。
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流民,需要对方编户入籍,怎么装?
另一个书手见朱寅花了几百两银子,立刻给朱寅倒茶,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