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袭击,他们剩下的时间可不多了。
5分钟左右,113师除了炮团外,基本全数过江了。
随后他们立刻采取迂回战术,直接强行包抄到临津江美军前沿阵地的大后方。
由于此时驻扎在临津江前沿阵地的美第8军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后方会有一支志愿军部队突袭至此。
没有任何掩体和工事,也不好打阵地反击,更不利于我军铺展开来,发挥人数优势。
这完全就是以我军的短处碰敌军的长处。
依我看,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在这里渡江,去下游安排一座临时浮桥,然后火速登陆,绕到敌军的阵地后方,对临津江阵地的美军予以打击,在前后夹攻下,一定可以拔出这个钉子,为友军打开这个口子。”
38军军长梁兴楚听到何雨柱的这番建议后,当即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说何雨柱的这个法子,非常有效,但关键会浪费不少时间,权衡利弊一番后,他决定兵分两路,让113师和一个炮兵团直接去下游渡江,迂回到敌人后方作战。
自己则带着112师和114师支援陷入困境的第64、65军。
敲定好作战方案后,38军也是立刻兵分两路,一路在113师师长姜潮的带领下直接前往下游3公里处搭建浮桥。
而38军大部队则是直接强渡临津江,接应受挫的64军和65军。
而38军这一次还特地带了两个高炮营,稍微遏制了美军战机攻击的态势。
不过临津江整个战场的情况对我方是极为不利的,对岸的美军前沿阵地宛如一个血肉磨坊,分分秒秒都有志愿军战士在不停的牺牲。
而113师这边在抵达指定位置后,师长姜潮立马命令舟桥连开始搭建浮桥,由于时间紧迫,舟桥连仅仅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搭起了一座简易的浮桥。
拿下临津江后,三个军进入短暂的调整,旋即开始全速朝着汉城一带方向进攻。
虽然38军的及时赶到,让64军和65军避免了大规模的伤亡,但由于这两天在美第八军的顽强抵抗下,极大的延缓了64、65军的进展,使得他们并没有在预定时间进入包抄点,错过了良机。
而第六十三军虽然已经插入了敌军的后方,但由于其兵力有限,机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