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规模军团与多兵种配合作战,虽说李信等人先前,已结合探子传回的百越地形舆图,决定到时要缩小排兵布阵的阵仗,以适应百越崎岖之山地。
但这让大秦君臣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百越各地山川风貌的地图,却让他们无比震惊地发现:
除却离中原最近的吴越,旁的百越各国,皆密密麻麻布满了狭窄细长的山路与水路,纵横交错的山路与水路四处分岔,莫说排兵布阵,便是牵马通行,亦是极难辗转渡水爬山通过的。
这意味着,秦军无法依靠畜力出行,离开水路抵达地面后,他们只能以独轮推车运送粮草,为节省时间与劳力,必须及早在岸边扎营安寨。
但如此一来,不擅水战的秦军,便要面临被极擅水战的越人偷袭之隐患,而该地与河流毗邻而生的茂密森林,又让留守粮仓的秦军,面临对方放火烧山之忧患。
再者,这些只容一人通行的山路,皆分布在森林之中,而密不见天日的丛林,则为越人提供了最好的埋伏掩饰,他们若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沿途设伏截杀,秦军几乎无后路可退。
秦军虽有连通湘水之渠保障后援粮草,但在未知的瘴气与如此复杂难行的道路情况下,这场战事之艰难,仍远超众人想象中数倍。
一时之间,反复商议新对策、又反复推翻新对策的君臣们,陷入了一整日的僵局之中。
直到嬴政灵光一闪,突然想起,“老神仙”曾细细为他解释过瘴气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