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理?
“诚然,爱徒所提无极甄氏与徐州糜家,皆为商海中的璀璨明珠,然世俗之见,常以士农工商论高下,将商贾置于末流。”童渊心想,商贾人才如何能成大事。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商道亦是治国平天下之大道,其智慧与胆略,非一般人所能及。
师父,眼下我等虽势微力薄,却也需洞悉时局,巧妙布局。士人官僚,身居高位,学识渊博,然其心高气傲,非轻易可纳。
反观商贾之流,虽非庙堂之高,却掌世间财富之钥,且性情多务实,易于结交。此等人物,对我等未来发展而言,实为不可或缺的助力。
彼士族虽富甲一方,钱粮充裕,然我辈欲图大事,首要之务,在于积聚资粮。商贾之力,恰能解此燃眉之急,实乃天赐良缘。
此等家族,世代累积之财富与人脉,非但非其所短,实乃其独步商界之长。故,吾言此二者为人才,非仅指其财势,更在于其经营之道,应变之策,乃至于洞察时局之慧眼。此等才俊,若能得我所用,何愁大事不成?
再者,赵云斗胆进言,欲成大事,还需广开财路,尤重工匠之技。
工匠者,巧手匠心,能化腐朽为神奇,实乃国之大用。且其招募相较士人,更为直接明了,不啻为一条捷径。
试想,未来诸般伟业,皆需精工细作之物以辅之,工匠之重要,可见一斑。彼等不仅能助我等打造利器,更可推动百业兴旺,共谋宏图。
故而,弟子以为,当前之策,应先结商贾以固根本,聚工匠以强筋骨,某根基之地,后快速招揽贤才。如此双管齐下,必能使我等势力日渐壮大,终有一日,可问鼎中原,成就一番霸业。”
童渊,一生淡泊名利,视官场之勾心斗角、权势之争如粪土,更对军中那抹不去的腐朽气息深恶痛绝,是以,他选择了山林为伴,隐姓埋名,与世无争。岁月悠悠,山林间清风明月,成了他心灵的归宿。
今日,山林间闻爱徒赵云一番慷慨陈词,字字句句,皆是少年壮志,满腔热血,那份纯真与坚定,如同初升之日,穿透了笼罩在他心头的宁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7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