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可明年春闱并无殿试!”
冯昭没想到师弟先他一步问出来了,从他听到有越级考试的名额后,就开始关注这件事,打听到今日是京城官员下来遴选学子的日子,便一早来到了书院。
“这……”张夫子看着自己的另一位爱徒冯昭。
冯昭是从五岁就跟着张夫子读书,也是天赋极好,读书做文章的佼佼者,张夫子当年对冯昭倾注的心血甚至超出了姜政安,张夫子觉得现在的姜政安像极了当初的冯昭。
“不必是状元,你年仅十四岁便能越级考试,已经可以名动天下,待京试榜上有名后,自然可以留在京城,入朝为官。”
越国重视科举,对科考向来严格,力求给天下学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但自从左丞相杨诸上位,这几届京试中所出的前三甲,几乎被京派学子包揽。大家都明白,在这种趋势下,姜政安再优秀,也不会轻易进了前三甲。
越京贵族向来爱惜年少有为的才子,特别是寒门子弟,好把控。十四岁就连中两元的学子,实在凤毛麟角,足以轰动京都,引得一些惜才的达官贵族,来为以后的仕途铺路了。一个寒门学子,能到如此地步,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夫子,学生知道夫子的用心。”
张夫子本是给姜政安规划好了以后的路,可他没想到姜政安的志向比他想的还要高远。
“思恒,你可愿意?”张夫子问。
“谢师弟,谢夫子,我愿意。”
冯昭真是捉摸不透这个师弟,说出来的话都在他意料之外。不过姜政安的一番言语让他也是真的信服。从父亲与妹妹生病去世后,他对学业就没有以往的用心了,这几年虽未退步,也没进步,他也怕再拖几年,自己再参加春闱会名落孙山。
“好,时间不早了,思恒咱们启程吧。”
不过冯昭经历了家中变故,归学后心思似乎不比从前的光明洞彻,可冯昭的学业并没退步,即使这个名额不给他,他下一次春闱,一样可以榜上有名。
“冯……思恒,你们两人一样优秀。”夫子思索了一番后说道。
思恒,是张夫子给冯昭起的字。从冯昭复学后,就很少喊过。
张夫子心里清楚,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