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不避亲的举措,荐了郗声接任徐州刺史一职。
他当日所上的奏折,有这么几句话:“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示以好恶,处兴田宅,渐得少安。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是以敢希祁奚之举。”1
就像当初郗岑想让会稽王登基、再禅位于桓阳一样,谢瑾打的,正是让王含把徐州交到谢墨手上的主意。
郗岑说,谢瑾迟早会让谢墨出任徐州刺史一职。
可是,郗归想,他凭什么这么做?我高平郗氏的一切,凭什么要一件件地、全都成为他陈郡谢氏的踏脚石?
第30章 决心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1
桓阳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一个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份勋绩的大司马,桓阳早就看到了北府旧部的价值。
更何况,京口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占据了京口,便如同扼制住了建康门户。
是以,桓阳曾多次表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想要染指京口。
那时郗声正任平北将军、都督徐兖青幽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于京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可是,凭什么是他陈郡谢氏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郗归缓缓合上舆图,她想,也许是因为陈郡谢氏看得清吧。
谢瑾曾经告诉过她,在他很小的时候,谢怀就跟他郑重地强调过——江左,是世家的江左。
桓阳靠着郗岑,在第三次北伐时拿走了京口。
后来,桓阳称帝不成,郁郁地死在了丞相、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任上,其弟桓谦领了徐州刺史之职。
再后来,谢瑾出手,逼桓谦离了京口,返回荆州。
如今的徐州刺史,是太原王氏的王含。
郗岑在信中说,谢瑾之所以让王含接任徐州刺史,只是想让这位外戚帮着陈郡谢氏占占位置。
郗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