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比城中的各个花园要畅快许多,难得赞了两句之后,就道,“我们几个老头子,路上就猜测,今日是何命题,既然人都到齐了,就揭谜底吧。”
楚歌欢高挑眉梢,丹凤眼微微眯起,邪魅一笑,转身随着栓子走到矮桌后安坐。
这时,坐在末席的几位书生说道,“来了,训导来了。”
赵丰年迎到小路尽头,果然,半山腰儿正有四位老者相携而来,其中两位年逾五旬的,是他特意请来的王训导和张训导,白须垂在胸前的是温举人,而正同三人笑谈的,居然是田老爷子。
赵丰年眼里闪过一抹异色,当先行礼,“学生赵润之有礼,劳动先生们远道而来,实乃不敬。”
温举人是个直脾气,虽胸怀大才,学富五车,十八岁即考中举人,但就是因为这脾气秉性,死活不肯送谢礼给座师,甚至公开在书生云集的酒楼抨击科考黑暗,得罪无数官员,所以一直未曾再能中进士,三番五次下来,他也灰了心,回乡办起了书院,多年来倒也桃李满天下,在凌风城里极有地位。
张嫂子侧耳听得铺子门口的嘈杂之声,笑道,“算了,我们去卖包子吧,换几个孩子上山去开开眼界,他们守了包子摊儿,这一会儿不定怎么着急呢。”
翠兰和翠娘都跟着笑起来,重新洗了手,然后出了门,正好张大河回来报信,瑞雪就指挥着他们四人各端了一个大托盘送上山。
山上众人,不只是书生们,就连看热闹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见得他们都喊道,“来了,来了。”
黑子和大壮本来有些胆怯,一见自家先生目光温和的望着他们,心里立时胆气壮了许多,挨个桌子走过去,把托盘里的菜色一一摆在众位书生面前,然后转身又下了山。
众人仔细打量面前的桌上,两只巴掌大小的白瓷小盘儿里,一只放了四块煎炸得金黄的东西,浇了白亮的汤汁。另一只里则是些翠绿的野菜拌了些小白块,好似有些嫩,有些软。提鼻嗅嗅,有股难言的香气,这是什么吃食,以前怎么没见过?
底下众位书生也有些等得心急,今日这么多看客,彩头也丰厚,若真是拔了头筹,可就是名利双收了,他们自然也想早些知道是何命题,于是就附和道,“是啊,赵兄早些揭题吧?”
有些自以为脑子聪明的已经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