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教授只上大课,小课比较少,怕什么?还有,叫人多考他们,免得他们精力太多,无所事事。”
“不错,他们经常辩论,能于经义中发现新义,也是好事。日后我们白水潭学院的学生参加科考,一定会很出色。石山长在明理院前刻下‘文以载道、学以致用’八个大字,很合吾心。”孙觉一边摸着胡须一边从外面走了进来。
一起进来的二程也点着称是,理学家对于学以致用,是绝不反对的。实际上有不少人就是因为觉得科考于世无益,而改学理学的。
石越连忙笑道:“原来是孙大人,明道先生、伊川先生。”
孙觉和程颢微笑回礼,程颐也面无表情的回了一礼。
程颢笑道:“石公子,我们是来找桑长卿商议一件事情的。”
桑充国在旁解释,“孙大人、明道先生、伊川先生,还有康节先生等人都说学生们在辩论堂辩论,有不少言论颇有可采之处,希望能整理了刊印,而不仅仅是贴在学院之内。”
石越笑道:“不错啊,这是好主意。我很支持。”他反正不要自己操心,当然乐观其成。
桑充国皱了皱眉头,不满的看了石越一眼,“只是这些言辞,颇有不训之处,刊出去,有很多观点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程颐点了点头,“桑公子所言不错,这些后辈颇有不长进之处。”
石越笑了笑,说道:“这事无妨的,其实竟可办一《白水潭学刊》,每月一期,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投稿,由诸位先生组成编审会,专门审议文章能否在《学刊》上发表。这样就可以保证质量了。而无论学生和先生们,只要文章在学刊上发表,皆给一定的润笔,谓之稿酬。这样可好?”
程颢想了一回,笑道:“果然是好主意,不愧皇上亲口称赞的天下奇材。”
孙觉也觉得甚好,程颐却问道:“若是编审会意见不同,那又如何?”
石越笑道:“这又不是科考,虽不能太宽,也不必太严,依我看,倘意见不一,只要编审会有两人同意,不管他人同不同意,都可刊印。”
桑充国却想得多一点,“诸位先生太忙,若真要创办这个学刊,学生中优秀俊逸者,可以选一二人来帮助处理琐杂事宜。另外既是白水潭学刊,则明理院和格物院不可有偏颇,三分之二明理院的文章,三分之一格物院的文章,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