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紧时间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比结婚有意思多了。
AC222年5月5日这一天,天高云淡,军区礼堂里飘起了红绸,主席台上作为军队标志的金星下面多了一个鲜红喜字。
因为宝藏高原整体上地广人稀,军区驻地周边百公里内,面积够大、能算得上礼堂的地方不多,军区礼堂成了军人集体婚礼、重大庆功庆典的唯一选择。
后来延展成劳军慰问演出、军民节庆文艺汇演、面向军民一体的讲座、培训及中央会议宣讲借用。
再后来,随着军属越来越多,再加上和平年代久了,军人子弟二代、三代不断繁衍生息,谁家有个婚丧嫁娶,周围除了邻居就是战友、同学,一呼百应、一拥而上,人头攒动很快就达到一定规模。
总有人家会遇到下雨下雪怎么办呢?也记不清是谁家脑袋灵光,先起得头:
咱借用下军区礼堂吧,正所谓军民鱼水情,风雪无情人有情。
于是当老百姓家里有大事儿,且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军区礼堂就成了候选项。
外地人不好理解,宝藏高原军区驻地这种远离都市、环境恶劣的地方,常驻人口增长真有那么夸张吗?
这里就有些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吸引力选项了。
首先因为驻地环境恶劣,所以国家规划保障优先供给。军地两套系统一同发力,通往宝藏高原驻地的火车、汽车、运输机甚至无人机、自动驾驶车辆,川流不息,各地物产畅通无阻而且物价便宜。
其次凡驻扎宝藏高原的人,大多只进不出。一部分重点保密单位的科研人员、专家肩负使命,基本是既来之则安之,而绝大部分驻藏的官兵则是呆几年就自愿把军属迁过来安家落户。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鼓励驻边的教育等扶持政策。
其一、这里的孩子,考高中、考大学有艰苦地区加分政策。
其二、东华排名前五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想要留校任教或保送研究生的一律外派到边疆军区驻地及周边子弟学校执教三年,成绩单就是他们的合格证。
再加上像宝藏军区这种有少年班军队教员加持的情况,实际区域平均教学能力比较内地只强不弱。
其三、自己肯到边疆当兵吃苦的,很多原本就是一些偏远山区的苦孩子,家里父母老人,乃至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