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屎尿的浸透,再让牲畜的脚踩踏过,来年就是上好的肥料。其实,为牲畜储存冬粮,更大的一层涵义还是沤粪,将牲口来不及消化的一并发酵成帮助植物生长的有机肥。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除去亲戚朋友家找冬草的,更多的农民则是担上背篓箩筐,去到沟底、崖畔、山坡、坝梁……,凡是能长草的地方,枯黄的干树叶,一并地搂回自家硷畔上,码成垛,以便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解决牲畜的饥寒。
伟大的劳动人民,就是这样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劳动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生活难题。我无意为他们讴歌,纵观他们一生,的确是碌碌无为,并没有留下什么惊世骇俗的壮举。但是,没有他们在后方作为坚强后盾,提供食粮,再伟大的人,也难以完成他们的惊天之志。
鸿鹄志在蓝天,燕雀也要在矮树低墙间扑腾,它们也需要求得一份温饱。
巧玲对加林原本是有些防范的,尤其是听了二姐的话后,她有时对他怀有好感,有时却又异常讨厌。情绪这个东西,总是这样反复无常。她总觉得,高加林一定是带着某种目的性,才能够把二姐和亚萍耍得团团转,他到底是用了什么魔力,让她们对他死心塌地。她并不想成为这样的炮灰,把自己变得跟二姐和亚萍一样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十二 (第2/2页)
可是,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又忍不住要想他。她经常半夜半夜大睁着双眼,睡不着觉。单纯的姑娘并不知道,她已经恋爱了。
她对高加林又爱又恨。从他借书这件事情上来看,他是那么的潇洒和自如。他的胸襟得有多开阔才会这样洒脱。他不谈条件,认识的不认识的,找到他,他从不拒绝。到最后,只剩下《红楼梦》,再没人借得走了。当然,《红楼梦》这样的文本,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也读不懂。
他也借了她书,不是她找的他,是他找的她,专门精挑细选过。还鼓励她做有思想的人。她知道他那些书很精彩,非常有深度。阅读之后,感触更深。所以,她隐隐担忧,他那么洒脱,那些借出去的书,收不回来怎么办?她总怕把自己手里的阅读完了,再想去借,加林那里就没有了。他借出去的书不止亚萍买的,还有他这么多年珍藏起来的。他家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