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高和杨沅回大理城了。
一趟洱海之行,让伤势渐愈的杨连高再度伤痕累累。
直到回到大理城,他的状态还不及离开时的模样。
这时,大宋给杨沅的旨意也到了。
官家授权杨沅代表大宋与大理进行战争赔偿谈判。
在晋王赵璩和副相魏良臣的支持下,最终圣旨上给杨沅留出的谈判空间非常大。
见了圣旨,杨沅心里也就有数了。
次日谈判时,杨沅便再度提出了割地、赔款和驻军的三原则。
这一次,他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强硬。
他直白地告诉大兴君臣,如果不答应,他下次来,就是带兵来。
一万精锐,足以直捣大理王城!
当然,这一切不过是在给大兴国文武大臣们作戏。
做为大兴名义上的领袖杨连高,还有大兴实际上的掌权者高贞寿,早就和他达成了协议。
拒绝驻军,是杨沅给杨连高留下的体面。
杨连高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经过三天的谈判,杨连高摆出一副不得已的模样,做出了重大让步。
他愿意割让领土,把富饶的石城郡割让给大宋,但是驻军大理,他宁死也不同意。
于是,一番姿态之后,杨连高同意了赔偿和割地的要求,坚贞不屈地拒绝了驻军。
紧接着,在国相高贞寿这里,又卡了一回。
因为初始割让地区,是石城郡。
国相高贞寿宁死不从。
老国相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