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荫看看周围那些悠闲安适的村民和路人,听他们笑眯眯地讲些乡俗小事,忽然觉得这趟行程也不是那么乏味,比起县城的平静,走在路上好歹可以开阔眼界,舒展一下心胸。
阡陌纵横,远远的天地相接处,一座青山拔地而起,那里,就是清凉山了。
〃水娃他爹,你看到城门的告示了么?〃陶荫身后桌上的两个乡民在闲聊。
〃看到了,大盗又要打劫啦。〃
打劫?!陶荫的耳朵嗖地立了起来,浑身都兴奋着。
〃回去告诉你们村里人,这几天不要从阳离那边的路上过。〃
〃晓得,你也记得提醒你们村的人,特别是我老丈人家。〃
〃放心吧,忘不了。〃答话的人喝了口茶,又兴奋地道:〃不知道这次又要劫谁啦?〃
陶荫皱了下眉……这人怎么这样,居然幸灾乐祸!
〃不知道,反正不是什么好人。〃
岂有此理,被打劫的不是好人,难道打劫的反倒是好人了吗?陶荫刚想扭头去质问那两个人,却见刚才还迷迷糊糊的吴大人睁大了眼睛,微笑着向那两个乡民打招呼,又问:〃什么时候贴的告示呀?我刚才出城的时候都没注意。〃
陶荫倒是注意到了,城门边贴着一张挺大的告示,只是他当时心情不好,扫了一眼没有细看,只记得那字写得龙飞凤舞,颇有气势。再说了,即便看到是告示,也不会跟强盗联想到一块儿啊!自古以来,只有城门贴告示抓强盗的,谁听说过强盗自己往城门上贴告示的?
不对!陶荫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忙向吴大人问道:〃是清凉山的强盗跑来贴的告示?〃
吴大人点了点头,却仍是探头跟那两个人聊告示的事情,他不穿官服的时候,就像一个斯文书生,跟乡农拉家常,半点也没有官架子,这一点,陶荫还是挺佩服他的。
于是,一头雾水的陶荫,终于从他们的谈话中听明白了一部分情况:今天早晨城门口出现了告示……当然这是惯例了,见着的人谁都没有惊讶,只是看了看告示上说明的时间、地点,便奔走相告,叫父老乡亲们最近三日内不要从清凉山南侧,也就是通往阳离县的那条路上走过,以免被误伤。
〃哦,这样啊。〃吴大人问明白了,道过谢,又回头吃他的甜饼,陶荫忍不住问:〃大人,咱们是不是该回城?〃
吴大人诧异道:〃回城做什么?这不是才出来么?〃
〃强盗要打劫,咱们回去调集官兵快去围缫啊!〃陶荫忍不住提高了声音,结果吴大人、吴夫人、小明,连同附近桌上的人,都用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