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车,给糖果的袋子分出了一块地方:这样就好了。
第六十八章
(六十八)
方晏初的书法极好,就是不轻易出手。凌云殿里没有一个书法差劲的,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符纸销售,比较依赖于书写。更何况符纸这东西只能手工书写,印刷出来的就没有了符纸的作用。
凌云殿的小道童们开蒙的第一课往往就是跟着师兄师姐们学画符,画符的第一课便是控笔。因为符纸上的字字形大多怪异,又需要倾注灵气,控制笔锋走势变得十分困难,符纸写得熟练了之后再写别的就很轻松了。
面前铺开大红色正丹纸,纸面上星星点点地洒贴了银箔,方晏初拿起蘸满浓墨的笔,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白学银枝辞旧岁,和风细雨兆丰年。
孔渠当了一天的司机累得不行,靠在方晏初写字的宽大桌案前打哈欠:你的字越来越好了,鸾翔凤翥行云流水,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你就写一副啊?多写点回头我贴到我公司门口,也给我公司招招财运。你的字可太值钱了。
接过小道童递来的热毛巾,方晏初把手埋在毛巾里借着热气烘掉自己手上的墨汁,然后才慢条斯理地一根一根擦拭手指:你赚的钱已经够多了,不用再多赚了。
钱嘛,再多也不算多。孔渠还是不改财迷本色,打着哈欠往旁边那个桌子上看了一眼,你们凌云殿的人各个书法都错不了,让你们家这些小道童每人给我写一个字,我凑个春联出来。
方晏初摇摇头,把写好的春联叠放在一边,点评他集邮春联的想法:不伦不类。随后转身去了旁边那桌,指点道童的行笔,上舒下展,心正则笔正。
这一整排全都是道童们铺开正丹纸提笔写字的地方,平时的时候他们写字用的是羊毫小笔,纸是黄表纸,墨是朱砂,写的时候规矩还多,一个笔画都错不得,不然就是没有效力卖不出去的次品了。只有新年的时候才能换成大笔挥毫泼墨,半玩半写,写出来的东西就贴在自己屋子门口。
没了禁忌,他们写什么的都有,唐诗宋词还在其次,顺口溜和网络用语的也有,更奇怪的是有个道童连写十四个一字,虽然各个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的,但那也就是个一字而已。
哇!小师叔!有人拿着他的春联献宝似的拖着送到方晏初面前,你看小笙写了这么多一字!他偷懒了!
小笙即是那个道童的名字了,方晏初记得他,他叫竹笙,是周几道捡回来的孩子。
这孩子被捡回来的时候是个大冬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