慑人心魄的喜悦,直教这个抱了他半天的大个子侍卫恍了心神,再一次心跳如鼓,脸红到了脖子根。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段法规政令的参考资料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措施(市易法部分也是),作者无才,仅靠杜撰实在编不出来这么一段,还请大家谅解哈。
50、50。变 。。。
杨衡走进御书房的时候,立在一旁的张公公偷偷向他使了个眼色。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龙袍,上面用黑色的丝线绣着张牙舞爪的九条黑龙,正以它们的威严诉说着君临天下的权威。杨衡忽然觉得这样的皇帝比金銮殿上见到的那一位更年轻也更和蔼,虽然认为自己的君主和蔼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想到张公公方才的那个眼色,杨衡连忙收摄心神,轻轻走上前去。
御书房里,除了他和张公公之外,还有最近愈发沉默的中书省政事堂执政吕宗贤、三司使杜醒、御史中丞王确以及三名面熟却不知道职位的官员,正围在御桌前同着皇帝一起看札子。
“杨卿,你来了,过来这里。”皇帝显然心情不错,不待杨衡跪下行礼便出声将他唤住。
杨衡哪敢怠慢,行完大礼后,连忙提着官服亦步亦趋的走上前去。
“方才朕已同吕卿、杜卿再议常平给敛法。”承启微笑道,一面示意张公公将札子递给杨衡,“二卿均以为,此法利虽多,但弊端亦甚,这一点不可不虑。”
“陛下……”听着皇帝的意思似乎是要将常平给敛法说得一文不值,杨衡着急的抬起头,目光急切的望向承启待要分辩,却被承启止住了。
“只是弊虽甚,若是众卿家能在实行之前将其考虑周全,逐步推进,此法亦是良法。”承启一面示意杨衡仔细阅读手中的札子,一面温言道。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旁边一名杨衡不认识的三品官员摇头晃脑的吟起了屈子的名句,表示立场的同时轻轻拍了一下皇帝的马屁。
杨衡厌恶的低下头仔细看起手中的札子来。
越看越惊心。
首先,青苗钱不再从官府常平仓中出,反而要向各地的钱庄施以政令,若要继续经营钱庄生意必须要向百姓提供青苗钱的借贷云云,官府的立场从执行者变成了监督者,而通过青苗钱获的利息也随之打了一个极大的折扣。
其次,青苗钱的利息由二分降为一分利,杨衡心中迅速的计算着,如果按之前的政策,青苗法每年大约可以为国库带来四百万贯的收益,但经过这么一变,每年的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