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诸国进行赏赐,宣传天朝的威严,彰显大国风采。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错,实际上也暗指下西洋劳民伤财。
反正老百姓肯定会这麽理解。
那清流们,也可以以此为藉口,阻止朝廷再组织类似的行动。
实际上是,三宝太监带着数万兵马,扫荡海外诸国,船开到哪里,生意做到哪里,带回了的海贸收益。
而且还消灭了盘踞南洋群岛的巨盗陈祖义,在南洋的一个重要港口,设置了宣慰司,统辖南洋诸国的事务。
可以说,在那一段时间里,虞朝是南洋诸国实质上的太上皇。
不过,随着虞朝中枢威权下降,加上文官们代表身后的豪族缙绅利益,以及水师战力的迅速下滑,还有方仙道在海外崛起等种种因素,大虞朝再难吃到海贸的利益,连南洋的宣慰司都丢了。
反而让豪族缙绅,通过走私,得到了巨大的海贸利益,
而这些势力推出来的文官,也成了开海政策坚定的反对者,一定要朝廷选择继续禁海。
首辅道:「陈大人果然是国之干臣。这次清剿海匪,看似是为了给清丈田亩,以及一条鞭法的施行保驾护航,实际上是为后续海贸的事,进行铺垫。一条鞭法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说到此,叹了口气:「即使实行一条鞭法,也不过是国库收入一时增加。归根到底,盘剥的是百姓农户的利益。如此一来,百姓日子也会更加艰难,容易出现民乱。」
「首辅的意思,下官明白,开海之后,便可以减轻赋税,有利于天下的长治久安。」
「此事比清丈田亩还难,不过无论是哪一件事,最终都绕不开吏治。不清吏治,变法的人事便难以运行。前朝王荆川的事,便败在人事上,此不可不为之诫。」首辅的思路很清晰,他一桩桩事做下来,多以试探为主,而在复杂的斗争中,找到了哪些人是可以用的,哪些人是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