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
徐青腹诽一阵,接续道:「我为府尊试言之,不知府尊是要名,还是要实。」
何知府是都想要,但知道不现实,他现在是个好学生,不耻下问:「公明,你说名和实,有什麽区别?」
徐青:「要名,那就是调回京城,当京官,以府尊的背景,不出数载,九卿之位也不是不能想,但大抵也蹉跎在九卿的位置上了。」
如今京官自然以六部和督察院等要害部门为尊,九卿是有名位,但实权跟六部和督察院没法比说白了,三省六部的出现,分的就是三公九卿的权力。
比如尚书台的出现。
就是一场夺权大戏。
此事要追溯到汉武帝的时候。
汉武帝时,丞相府的权力依旧很大。为了夺走丞相府的权力,于是汉武帝搞了尚书台,里面有很多尚书郎。
汉武帝就利用这些尚书郎写了许多处理政事的意见,以天子的名义,送到丞相府。
而但凡天子交代的事,丞相即使可以反驳,也必须亲自过目,写出自己的意见。流程上不能让别人代劳,否则就是大罪。
于是当时的丞相,天天为了回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耗尽精力,后面只要是尚书台送来的意见,丞相干脆都照准了。
如此一来,丞相府的权力便转移到尚书台。
当然,实际斗争过程,肯定比史书写得更复杂,但里面的道理是很清楚的。
一个人再有权力,也不可能处理天下的事务。
分权是必然的。
所以后面文官也有样学样,皇帝专权,就不停上奏疏,把事情都交给皇帝处理,皇帝熬不住,
只能放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