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次机会。”
她知道,这不仅是为工坊挑选人才,更是为霍堰廷搭建一个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
才子们一一上台,各展所长。有的吟诗作赋,有的即兴作画,还有的巧解复杂的管理难题。
苏婉若时而轻轻击掌,时而轻声与霍堰廷交流意见。
经过重重选拔,最终有数人脱颖而出,其中有一位年轻书生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名字叫李名松,不仅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具备卓越的组织才能。
苏婉若心中已然决定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苏婉若和霍堰廷正在侯府的庭院中漫步,探讨着如何更好地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到即将发展的工坊中。
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映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惬意。
“婉若,你觉得李名松如何?”霍堰廷微微侧过身子,目光带着探询。
苏婉若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既聪明又有实干精神。”
霍堰廷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我也正是这样想。
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负责新的生产线?”
“是个不错的选择,”苏婉若赞同道,“不过,我提议再辅以激励机制,比如推行不同等级的绩效考核。这可以大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霍堰廷边听边点头,“果然,你的办法总是这么新颖。”
两人继续商讨着工坊的具体运营方针,势要借李名松这股新鲜力量让整个工坊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
苏婉若心中暗自欢喜,有了拓展事业的计划后,她好像找到了“穿越”后的更多意义。
与此同时,李名松则在自己的房间中,仔细研究着苏婉若提供的规划草稿。
他不时停下思考,显然被其中独特的思路所吸引。
“这位世子妃,果真不一般。”他不禁暗自思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种融合了现代智慧的管理理念竟深深激励了他。
夜幕降临,苏婉若带着些许疲惫回到自己的房间。
“是啊,”苏婉若微微一笑,“教育是一切变革的基础,古之大儒都有这样的远见。
若能从小培养出一批懂得思考和创新的人才,侯府的发展将更加稳固。”
“小姐真是有远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