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要来这里收假铜币。
但苏笙笙的解说,让他们很快打消疑虑。
加之地方上假铜币泛滥,夫子也出过类似课题,便也不再多问,都一心投入进来。
待他们部署妥当,围观的百姓也排起了长队。
本来百姓还对苏笙笙的话抱有怀疑,可见到连镇上的举人都过来帮忙,也就不再犹豫,甚至还从钱袋里取出了更多的假铜币。
“各位读书是为科举,那咱们就以南陵疆土城池为地点,先分年代,后分地方。”
她安排两人一组,分类收集后,再向她汇报。
时间差不多,便示意一旁候着的青柠开始了。
其实,有关假铜钱的问题,朝廷也出过一系列措施。
一开始是真铜币换假铜币,朝廷收上来后重铸,在流通出去。
可无奈造假者猖獗成灾,回收真币后,又制成假铜币。
一来二去,这项政策也就不了了之。
而后,为了遏制假币泛滥,使用假铜币之人也会遭到惩罚。
可这样一来,整个市场都不愿收铜币,商贸凋零,恢复铜币流通就成为难事。
百姓生存维艰,怨声载道,地方官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实施这项政策。
怕会因此引起民愤,进而影响官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十七章 知法用法 (第2/2页)
到最后,不得不颁布谷物收换假铜币的政策,虽然小有成效,但却难以根治顽疾。
这对朝廷财政和民生都造成不小打击,所以对造假者深恶痛绝,因而重金悬赏。
但老百姓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他们多是谴责朝廷无能,并不怎么配合上交假币。
因此手中藏有假铜币的人还真不少。
与朝廷不同的是,苏笙笙利用的恰好是这种侥幸心理。
即让他们心甘情愿,甚至抱着中奖的心态,往里边多投假铜币。
又与朝廷划清界限,让百姓没有抵触心理。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