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架空陆氏在当地的实际兵权,待他意识到这一点,为时已晚。
“如此,既能避免朝廷与淮西正面开战,又能稳稳当当地将淮西收回囊中,一举两得。”
父皇听罢,赞许地看了我一眼,点头道:“澹儿,难得你有如此深谋远虑的想法。只是,朝廷要想拉拢陆续,应派何人前往比较合适?”
我等的便是父皇这一句,当即躬身肃然答道:“儿臣愿亲自前往淮西,为父皇效犬马之劳。”
父皇凝视着我,沉默片刻,突然喟叹一声:“澹儿,不知不觉,你已经十六岁了。”
我明白父皇的意思,十六岁是个不大不小的年纪,却也是个存在着无数机遇和变故的年纪。
先祖皇帝十六岁时便带着最初的结义兄弟揭竿起事、南征北伐;先帝十六岁时已经登基为帝、临朝亲政;而我的父皇,十六岁时虽为庶子,却已胸怀治国抱负,与他的嫡长兄——废太子禄因储君之争而斗得不可开交。
对于父皇发出的这句慨叹,我虽能明白其中深意,却只能装作懵懂,垂首静候父皇决策。
半晌之后,父皇道:“你既有决心,朕也不拦你。若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
我道:“儿臣此行不宜张扬,朝中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打草惊蛇。”
父皇点头赞同:“这一点你放心,朕会替你保密。”
我又道:“人手方面,我带随行侍者与护卫若干即可,但为防万一,希望父皇能给儿臣一道手谕,必要时请宇文将军派兵支援。”
父皇明显怔了一下,大将军宇文驰并非我母族派系,此人出了名的性格固执、油盐不进,在朝中也是不偏不帮,完全中立。我若是想借此机会以太子身份拉拢宇文驰,恐怕胜算渺茫。
我知道父皇心中疑惑,于是解释道:“宇文将军刚正不阿,正是进驻淮西,接替陆氏的最佳人选,将淮西之地的兵权交与此人,朝廷无后顾之忧。”
父皇脸上渐渐露出笑容,赞许道:“澹儿,难为你考虑得如此长远周到,手谕之事,朕准了。你此行淮西,记得要慎重行事,切勿贪功冒进。”
从御书房出来之后,我怀着雀跃的心情回到东宫,一进门便对青阳道:“青阳,你简直料事如神,连父皇问的问题都猜得一字不差。”
青阳淡淡笑问:“皇上可是答应了?”
“自然是答应了,父皇还夸奖我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父皇正眼相看,兴奋之情难以掩饰,攥了青阳的手道,“不过这都是青阳的功劳,多谢你。”
“殿下言重了,”青阳依然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