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俱是停住了脚步。说书人,说的并不是那些经史子集或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而是此次凤鸣珠的归属问题。
“谁拿了凤鸣珠,就会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观当今时势,此凤鸣珠舍大秦明月王者谁配得?”街道拐角处的露天殿内,一四五十岁的老者指一把羽毛扇侃侃而谈,那仙风道骨的姿态竟不想在说书,更像当年菩萨布道。
“为何南吴的薄姬,东莱的迟香公子以及西靳的古木浅竟不会成为此次群花会的花魁?”见那老者说道自己,又提到凤鸣珠的归属,明月很是自然接了话。重阳则是一脸玩味的看着那位老者,眼珠转了又转,似在回想什么。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这凤鸣珠乃是仙家法器,此物事关天下大势,怎能以皮相而观谁能可拥有?薄姬虽艳名在外,却终究女流之辈,怎堪如此大任。迟香公子虽贵为皇子,却终究常年习些诗词歌赋,至今不见其政治有何天赋。再说古木浅,虽少年成名,心思缜密,怎奈非皇族中人,得凤鸣珠于苍生无益。当今天下虽能人辈出,但论文才武略,能担得起凤鸣珠的,也只有秦明月。”
“秦明月虽贵为大秦明月王师学天山,却从未在世人面前露过才,老先生如何得知其才若何?”见老先生从天下角度看待凤鸣珠的归属问题,明月继续问道。
“这位公子可曾知晓当初天一道人为何收一个五岁的皇子为徒弟?”
“不是因算出两人恰好有师徒情分?”
“这位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当初天一道人见到明月王时,并为注意到其相貌非凡,让天一道人注意到这个五岁稚童还是他当时的一句话?”
“嗯?”明月对老先生说的话有些意外,他怎么不记得曾经有何惊人之言。
“当年,大秦一处郡县旱灾,众人皆传言是因一民妇受冤,而使得郡县三年无雨。明月听说这件事后说‘因一人之冤而旱全郡,郡之良民何其无辜。’恰好同年,大秦一郡县遇洪灾,很多朝官让大秦皇提出转移民众到他地的方法。明月当时正在大秦皇身边,说道‘年年迁徙,何其穷也,不若治水。’若不是连大秦皇让史官把这两则故事记入史册,谁又相信是一个五岁孩童所言。贤哉灵也,仁哉灵也。既有超世之智,又怀慈爱苍生之心。大秦秦明月,何其可贵,何其可贵。”
“常闻小时被称为异才的人,长大都无任何特殊之处,只闻大秦灵王俊美无双,老先生怎知其现才能如何?”看着明月似陷入什么回忆,重阳含笑着问道。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明月王在大秦皇寿宴上的剑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