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风过竹林的沙沙之声,于是鼓起勇气打破尴尬道:“我不是什么坏人。二三年前襄阳屡被胡族攻破,我双亲俱亡,家庐被焚,只好到邕京投亲,谁知亲戚并不待见,饥一顿寒一顿,我一气之下跑了出来。我家累世乐户,到我父亲一辈积了薄产才得脱籍,但是祖传的手艺并没有丢,凭着这把琴赁了艘船做容身之所,昏天黑夜四处卖艺糊口。只是邕京我也待够了,我想四下走走,你带着我吧,我洗衣做饭什么都会的,你要嫌我我就走好了。”他说到最后双目通红已带浓重鼻音,大约是平生心高气傲未有如此摧眉折腰厚脸求人之时。他许多年后回想只觉好笑,那时恨死白雁声如此欺负人,其实这正是雁声为人谨慎之处,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若非可靠之人绝不轻易引以为腹心。
雁声心中还有诸多疑问,比如他邕京的亲戚姓甚名谁,比如他说自己是琴师,又哪里学得一身好武艺,不过这些疑问都被由远及近传来的马蹄声打断,他一拉孟子莺道:“现下不是说话的时候,你与我同行,要听我的话,不可再无所顾忌、惹是生非。”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个上船的来了。。。
健气攻健气受。。。
☆、第六章
崇明十三年春末夏初,江南草长,四顾晴爽,熏风时来,蝶影翩翩。从邕京往南,东吴旧地,山川壮丽恍如画中。
白雁声存了猜忌之心,是以不走大路,只选那人烟罕至山道险绝之处,小心试探。他行路时快时慢,常常故意错过宿头,两人便只有露宿野外。一开始生火做饭,又故意嫌东嫌西,不是说捡的柴火差强人意,就是说食物烧的难以下咽。
孟子莺亦知半路相逢,交浅言深实为君子所忌,所以明知他刁难也不吭声,一路尾随,不曾喊过苦。最后倒是白雁声自己心软做不下去恶人了。两人年岁相仿,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同在逆旅,白雁声十八岁之前最远只去过同州的和郡,孟子莺久居襄阳,中原腹地兵革之下山河残破,他们震惊于这纯洁得犹如处子一样的奇山秀水,一旦敞开心扉,很快就亲近起来,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他们在那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日暮笙歌的山泽之中悠游徜徉,就像那些傻蝴蝶,以为花仍开着,春天就会永无止境。
这日他们终于走到了东平郡,远远看去,一道灰色的城墙在山峦间逶迤起伏,城内炊烟袅袅,东北方矗立一座四五层高的砖木浮图,雁声见了满心失望。“原来这里也有啊。”他暗道。
元帝好佛事,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京中修瑶光、永宁两寺,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