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显然没料到会遇到软刀子,一时不知怎么回应,赶紧向站在一旁的戚太傅使眼色。
戚肩舆虽然知道这个时候站出来替孤竹说话不好,不过毕竟拿人家的手短,只好硬着头皮迈出一步:“其实老臣觉得,此事也未尝那么不好。自从南北划江而治,到如今也已经过了两百年了,两百年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战火频仍,百姓苦不堪言。直到秃发灭了六族,平定了北方,高太祖睿智聪慧,宁与吐壁决裂也要向我华夏学习,实在是感人至深。到如今,孤竹上下一心,欲学习我大虞文化;而我大虞陛下慈悲,也愿意天下苍生幸福,不再生灵涂炭。因此,无论最后是统一还是各自为政,两边都希望可以尽早结束战争状态,让两国的百姓都过上安定的日子。毕竟,孤竹国民也有我大量的华夏子孙啊,手足相残,着实令人痛心。至于郗太师的担忧,虽也是不无道理,不过既然通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风险总归要冒。至于水土,适应一下就好了,橘生淮北则为枳,毕竟也还是活下来了啊。”
听完戚太傅漫长而罗嗦的历史追忆,大家已经完全忘记之前郗太师讲过些什么了。
很短的一阵沉默之后,太傅党的其他官员也纷纷响应号召,开始赞同孤竹使者的提议。
这帮该死的家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玩儿党派!萧云朔心里愤恨,面上却不动声色:“那么依诸位爱卿所见,派谁去比较好?”
孤竹使者又开始挤眼睛,于是戚太傅只好又站出来:“老臣以为,既是传播我华夏文化,便当派我大虞最有文采,最懂诗书礼乐的人,方可服众,以彰显我大虞风采!”戚太傅略一停顿,笑呵呵地看着楚如悔,“若此,则非钟仪公子莫属啊!”
老狐狸,这时候你倒承认如悔厉害了!萧云朔许是跟楚如悔相处日久,最近越来越喜欢腹诽了。
“戚太傅过谦了,令郎少读诗书,俊逸果敢,论文采论智慧,皆不在小侄之下。如果令郎愿代表大虞出使受聘,必会让孤竹人顶礼膜拜啊!”楚丞相显然不满戚太傅的安排。虽然钟仪不是他亲侄子,但到底名义上还是他琅琊楚家的人,他若高处庙堂,也会给他楚家带来很大的好处,若是就这么被赶到孤竹去,他楚家必然也要受到打击。
“楚丞相才是谦虚了,小犬天生好武,鲁莽愚钝,怎比得上贤侄文采风流,博览群书。况且这大虞天下,谁人不知钟仪公子楚如悔才是大虞第一等名士才子啊!”戚太傅面上谦恭,心里却恨不得楚如悔赶紧走,这样自己面对楚绥远也就可以有更多胜算。
“臣也以为当派钟仪公子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