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后,萧琮再一次返回了延陵,双方谈判继续。
萧琮得到了天子的最终答复,当然也是妥协答复,天子同意把江夏、巴陵、长沙、零陵、衡山五郡划给江南道,由江南总管府管辖,换取淮南七郡。
关于吏权中的刺史任命,天子坚持了萧夏有推荐权,由朝廷任命,其他官员任命须向朝廷备案,这其实就是朝廷的面子,实权在萧夏手中,朝廷只是表面上维持着吏部的形象。
在财权方面,天子答应萧夏的方案,萧夏当然也知道把财权全部拿走,朝廷不一定能接受,所以他提出了一个递减式方案。
五年内,江南道的财政收入暂时归江南道总管府,但五年后,恢复三七分账,十年后恢复到五五分账。
实际上,萧夏就要了五年的财政全部收入,五年后恢复之前的三七分账,甚至还给了朝廷一个远景期待,十年后减为五五分账,不管能不能实现,但萧夏至少在态度上没有那么强硬,姿态放得比较低,只要五年的全部财政收入,也就是从大业十年开始才恢复正常的三七分账。
天子便答应了萧夏的方案。
萧琮沉思片刻道:“这次我回江都,我想到了一件事,如果江都的码头全部归殿下所有,那么朝廷从海外购入的物资,或者从巴蜀运来的物资怎么中转?所以我还得和殿下协商,朝廷需要一部码头。”
萧夏点点头,“我可以理解,但我想知道,关于码头的谈判是相国做主,还是继续交给朝廷做主。”
萧琮微微笑道:“原则性的大问题是由天子,剩下的琐碎小事,就由我全权做主,天子在答复中也明确了这一点。”
萧夏缓缓道:“其实之前我就和彭城郡的刺史谈判过,用码头使用权换取煤田使用权,这样吧!我可以把一半码头所有权交给朝廷,换取彭城县北部的一万顷土地。”
萧琮沉吟一下问道:“这一万顷土地上有县城吗?”
“当然没有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