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徐行又道:
“不过,他要先把牢里那些被冤枉的农民放出来,替他们洗刷罪名,还他们一个清白。”
沈一石还没说话,马宁远当即接口道: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徐行这才微微颔首。
沈一石听得出来,哪怕有徐文长的这层关系在,可徐行还是因为自己的规矩和脾气,才改变了想法。
很显然,这是一个行事自有法度,不为外界所动的人物。
想到这里,沈一石有些好奇,忍不住问道:
“徐馆主,我看你不像那种行事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角色,今天若不是我在此,你准备怎么处理?”
徐行哂笑一声,眼中闪着精光,悠悠道:
“郑泌昌这些人,不顾东南局势,也要调集官军来强行踏苗,推动改稻为桑,定然是受到了朝中的压力。
这也代表着,朝中严党与清流的矛盾分歧,已然到了顶峰,必然有一场厮杀。
胡部堂这个人的性子,我也略有耳闻,他惦记着严嵩的恩情,不愿投身清流和这老贼作对,也不愿见苍生离乱,只能在暗处使劲。
到头来,多半也是他来补这个烂摊子。
既然如此,我不如先以倭寇的名义,将这群人尽数杀掉,再通知我叔父来接手。
等着几个隶属严党的大员死了,胡部堂哪怕不想动手,为防备朱天都,也只能先将整个浙地,乃至东南都纳入掌中,以此为根基整合力量。
经由此变,朝廷也该意识到,东南局势已然动荡,倾覆就在旦夕间,这‘改稻为桑’的国策,已没有实行的土壤了。”
听完徐行的谋划,沈一石不得不承认,这年轻人的举动看似鲁莽凶险,实则是快刀斩乱麻,凌厉果决。
他来这么一出先斩后奏、将军抽车,无异于裹挟着东南各方前进,加速分化,也不失为一道破解困局的良策。
再联想到,徐行方才吟诵那首词,沈一石不由得在心头暗赞一声。
文长的侄子,果真是文武全才,单纯做个抡拳头的武人,有些浪费了。
他忍不住开口,赞叹道:
“踏法此计,一旦做成,堪称万全,可保东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