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这规矩森严的公门重地格格不入。
可这人一路走来,却是畅通无阻,沿途官兵纷纷朝他敬礼,文士也只是微微颔首,略作回应而已。
踏进签押房的大门,看着胡宗宪峻肃的面容,他两步走到案前,扬声问道:
“我才回来就听说,马宁远从台州大营调兵去了淳安、建德,还是戚元敬亲自出马,才把兵带回来?
谁给他签的调令?胡汝贞,这事你不管?”
文士瞧着像个秀才,口气和架子却大得吓人。
哪怕是面对胡宗宪这位被朝野上下视为东南柱石的浙直总督,他说起话来也毫不客气。
胡宗宪并不恼怒,只是收起手上急报,久久不语。
文士见他不说话,一掌拍在案桌上,发出“啪”地一声,他凝视着胡宗宪的眼睛,继续道:
“这件事你不管,那‘改稻为桑’,你还干不干?”
胡宗宪抬起头,放下手中公文,长叹一口气:
“文长,你我之间,何须这般做派?你既然有话,不妨直说。”
这位清瘦文士便是胡宗宪最为信任的幕僚,徐渭徐文长。
徐渭径直说了下去。
“你若是不愿做这事,就得摆出个态度来,若再这样和稀泥,东南大局倾覆,只在旦夕之间。”
胡宗宪皱起眉头,心思电转,忽想起一事,
“象山那边,已有变故?!”
徐渭冷笑一声。
“内忧,必招外患。”
他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胡宗宪。
“线人来报,朱婆龙正在倭奴国集结势力,号令三十六船主齐聚,只怕也是得到了东南民怨四起的消息,准备趁虚而入了。”
胡宗宪接过书信,一目十行地扫过一遍,忍不住复述了一遍徐渭刚才的言语:
“内忧,必招外患啊。”
徐渭颔首,沉声道:
“朱婆龙是纵横海上的拳法宗师,手下又有一众倭奴武士、剑客相助,若是决心一战,戚元敬毕竟兵力不足,未必能守得住海口。”
徐渭抬起头,定定地看着胡宗宪,一字一句地道:
“我知道,你是想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