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但她用姜葱蒜和酱油给调了一份独特的蘸料,算是参与了一半吧。
“天天都能吃肉吃鸡蛋就好了。”李思悦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18 信件 (第2/2页)
“沙姜做调料这么好吃啊,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张庆国:“我明天休息,准备去看看能不能钓到鱼。”
宋雨晴好奇,“我们这边不是沿海吗?买海鲜应该挺便宜吧?”
张庆国三个老知青都笑了起来,给她解释道:“红旗公社临海的那面就是个悬崖峭壁,下面是深海,不像别的地方有沙滩可以赶海。像光明公社就有块沙滩,部队基地那边也有沙滩。”
张庆国手指蘸水,在桌上画大致的范围,指出了红旗公社和光明公社的地理位置,又说了要是想买海鲜,得去光明公社买。但放到公社卖的海鲜不多,有时候也不一定能买到。
嗐,还以为来了海岛能实现海鲜和水果自由呢,结果啥啥都没有。
宋雨晴叹气。
——
短暂的一天休息之后,宋雨晴又继续投入到劳动中。第四小队的插秧地点换了个离知青点近的,她和卫长顺中午都会回来睡午觉,但下午下工的时间就比其他人晚了些。
没过去几天,她收到了姜凤霞的来信,得知她进到红星农场后就被纳入兵团统一管理,每天作息都是固定的,晚上还有“大会战”,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白天一起上工、晚上一起学习。她在农场是吃的“大锅饭”,每天端着饭盒去农场食堂打饭吃,司务员很抠门,经常抖掉铲上的菜,到了他们饭盒里的菜就少得可怜。
看她把插秧、捕鱼都说得生动有趣,一股欢喜从纸面雀跃出来,宋雨晴有些羡慕。
宋雨晴也拿出信纸来写回信,依然艰难地模仿笔记本上的笔迹,说说自己遇到的队员、舍友,突然想到今天回来时,得到了一个八岁小姑娘送的一束小野花,那束花被装入瓶口缺了一块的灰色瓦罐里,放到四方桌上,给这个灰扑扑的房间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决定把这抹亮色写入信里。
接着一直到七月结束,宋雨晴才迎来了第二次休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