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的这块空地,院中菩提树的枝叶在夜风中拂动,正殿前供奉香火的炉鼎里青烟袅袅。
他当真是生了一副好皮囊,远看时气度不凡,英姿神彻,离得近了,五官变得清晰,眉如远山,眸如墨染。
无一不是精雕细琢。
身上的墨色宽袍绣暗纹竹线,衬的肤色越发冷白,周身恍然清冷如天上月,在烁烁烛火下,有一瞬,显得有些妖异。
慕知意适才站在廊柱后,并不敢确定马车内的人就是裴清允,可当她看到薛同山恭敬的态度时,也就确信了。
薛同山是何人?皇城司副指挥使。
在上京城里人人都要恭敬着的人物,慕知意也因此和他有几分熟络,能让他恭恭敬敬的去马车边回话的人。
上京城里屈指可数。
裴清允年少入朝为官,不过六载沉浮,如今已是正一品官职,掌管着朝廷的命脉——枢密院。
满朝文武皆要称上一句‘裴枢相’。
他此人虽年纪尚轻,功勋却无人可比。
有关他的传闻更是丰富精彩。
自古英雄出少年,裴清允年少早慧,在其祖父的教导下,见识颇丰,八岁那年在安帝面前一番言论震惊朝野。
之后,便被他祖父送去了城外普山寺——出家。
至于老定国公为何如此做,至今都是上京城最大的未解之谜。裴清允在普山寺生活了六年,直到十四岁那年才被接回定国公府。
当时正值两国战乱,他父亲定国公带兵上阵杀敌,却屡屡战败,引起前朝众臣不满,甚至有好事者传言称定国公府勾结敌军。
这种时刻,裴清允身为裴氏嫡长子,自当担负重任,用计大退敌军,才有了如今的天下太平,安帝对他赞赏有加,让他留在枢密院任职。
裴清允刚回到上京城时,身量就已长成,如松如柏,气质矜贵,加之生了副俊美皮囊,温润如玉,朗月清风,让上京城里的世家贵女们纷纷当作梦中情郎。
只可惜,他人虽回了上京城,也入了仕途,普山寺的六年到底是把他养就了一副不近人情近乎绝欲的性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