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李盖茨、巴肥特应张之洞之邀,前往汉阳钢铁厂考察,并附带指导建议。
张之洞、刘坤一等洋务大臣对洋务运动办起来的工厂企业起初很满意,因为这些工厂不仅能生产自己需要的枪支弹药,不用依赖于外国进口。可随着工厂的继续开办,作为专门由清廷拨款的军工业渐渐陷入**,工人积极性不高,洋人技师又居技傲慢,渐渐这些工厂陷入停滞,渐渐入不敷出。
这一点曾经让李鸿章也困扰不已,刘坤一、张之洞更是叫苦不迭,工厂停滞就以为着自己等人的收入减少,有时候还要倒贴。
唐健到达江南各地,首先利用钦差大臣的身份,将一些稳据在这些工厂里的蛀虫拔除,经过张、刘二人的同意,对这些工厂进行大力整顿。
唐健知道这些企业的弊端和后世的国企弊端一样,所以让巴肥特任用顾问,对这些企业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官办慢慢转化为官督商办,到渐渐的商办,让一些当地的仕绅纷纷入股这些企业,共担风险,形成股份制。
起先,这些仕绅并不愿意入股已经半死不活的工厂,但在地方大员的强制要求下入股,和工厂一起荣辱进退。
很快的,工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工厂渐渐扭亏为盈,刚开始入股的仕绅得到了甜头,其他观望的土豪也开始慢慢将资金从土地上慢慢开始转向实业。
在地方大员的支持下,以及巴肥特这样的超级经济顾问,东南沿海一带很快掀起了兴办近代工业的高潮,唐健也在此时收购下了福州船政局,利用当地官员的支持,一步步扩大,修建自己的万吨级船坞。
由于唐健一系列的措施,刘、张两人手下的企业开始慢慢赚钱,由小钱慢慢变成大钱,两人对这个从英国留洋回来的提督刮目相看,差一点就成了生死之交了。特别是他手下的这些人,个个是精英。
其中的田阿登将困扰了洋人技员几年的舰炮联装技术问题再短短一个小时就解决了,李盖茨也同样不可小觑,他研究出来的管退技术比外国还要先进。巴肥特神奇的创造股份制,极大的调动工人积极性,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让这些近代企业迅速的扭亏为盈。
唐健更是大手笔,将慈禧上次的十万两白银分别用于旅顺港和威海卫港口建造万吨级船坞,利用南方仕绅大员资助的银两在三个万吨级船坞旁陆续开建一系列的配套维修厂、军工设配。
唐健在半年的时间里脚步几乎踏遍了东南沿海各地的各个城市,身影遍布在各个近代工厂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壮大大清的军工力量。
这一日,唐健陪同张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