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它的根。那么我们为什么好端端会起烦恼呢?你为什么会犯罪呢?它有它的根。根就是感受嘛。他遇到境界的时候,他产生美好的感受、产生颠倒的想象,然后就住在感受、住在想象,他肯定要造业的嘛!
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件事情,我们常常说,心想事成,对不对?心跟想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心是不生灭的,众生本具的,但是心跟外境没有关系,你不管外境有没有刺激我,我心就是心,那个明了的心性、现前一念心性叫作心。想象它是要外境刺激的。外境刺激你,你才会“乓”,产生一个想象出来。本经上说什么叫心呢?平静的大海叫作心。什么叫妄想呢?境界风一吹,大海当中产生一个水泡,就是妄想。
心是一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明了性。本来我们应该安住在一念心的。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喜欢活在妄想,我们喜欢住在水泡。这个地方是道出了一切众生的病根。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有情众生哪一个不打妄想?因为你前生打很多妄想,它肯定有等流性嘛。但是我们不应该住在妄想里面。
所以本经它没有告诉你不打妄想,因为不打妄想是强人所难嘛。你第一念根境接触的时候打了一个妄想,但是你马上回光返照——它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上去你就完,你就造成了:第一个、你身心不安稳,第二个、启动了生死的力量,造成轮回性。所以在这个地方,佛陀先把众生、阿难尊者的病根找出来,说你当初发心出家,你见我的相好,你是用什么来见、用什么来爱乐呢?就是你的感受跟想象这两个是生死的病根,因为我们住在上面,就带动了轮回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3集《楞严经修学应用》 (第2/2页)
看第二段,戊二、喻明调伏。前面把病根找出来,这个地方讲如何调伏。看经文: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士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我为什么要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呢?说为什么今天我已经起颠倒了,我已经产生爱取烦恼了,你就告诉我怎么对治就好了,你为什么还要问我说,你当初是发什么心呢?佛陀就解释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