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熹书院虽远近闻名,但书院建筑并不豪华,仅算得大方雅致。
以赵珩的年龄,被分到东院学习正好。东院十二班学生,大多十五到十九岁,差距不大。
“宋繁,你就到东院‘地甲’班学习。”
一旁司瑾一听,立刻拉了拉司居厚的袖子,道:“爹,小王……宋繁为什么不跟我一个班?”
司瑾自然是在东院的“天甲”班,按理说,赵珩出生高贵,更应该在最好的班才对,即便隐藏身份,也该在天乙或天丙班,怎么一下子就落到了地甲班?
司居厚也糊涂,但抬眼见翁誉山满脸淡然,丝毫未觉不妥,也不好说什么。
赵珩给了司瑾一个眼色,示意不打紧。
他自然懂翁誉山的意思,他十岁起,翁誉山就教导他凡事中庸,学习中庸,言语中庸,行事中庸,自然排班也中庸。
“这位是主持地班的宋老师,你的衣食住学,都可以找他。”翁誉山看了一眼宋彬,又笑说:“说起来,你们都姓宋,也是缘分。”
那宋老师衣服略显深色,大眼睛厚嘴唇,一看就是爽气人。果然,他拉着宋繁走到几位老师跟前一一给他介绍:“这是教四书五经的顾夫子,这是教周易的李夫子,那是教诗画的慕容老师,礼仪和音律由我来教,博弈是翁山长亲自教。”
赵珩乖乖作揖,毕恭毕敬,这一个时辰见的礼,比他一个月的数量都要多。
待翁誉山和司居厚走后,宋老师便搀着赵珩往地甲班走,举止亲昵,居然自来熟,完全忘记先前李夫子掐指一算,神秘兮兮地说:“这次这位,来头有点大啊……”
天熹书院四成都是官家子弟,另四成为富贾子弟,剩两成平民。能被李夫子说上“来头大”的,恐怕只有京城里的那个姓。当时就把宋彬吓得不轻,两腿颤颤地抖了老半天,可这转眼间就忘了个干净。
赵珩走进课堂的时候,二十个学生都在低头默书,没有一个抬起头来。
宋老师清了清嗓子,才把学生的注意力都抓起,他提高嗓门道:“这位是宋繁,宋老师的宋,繁星的繁,以后大家同窗,互相照应,互相帮助!”
若不是见到了翁誉山,赵珩一定以为自己这是乱入了父王的军营,这根本就是在欢迎新兵入营。
满座学生倒是都好奇地盯着他,有几个正交头接耳猜测他是什么身份来头。倒是后排有一个学生,模样很出众,墨发散肩、柳叶弯眉,却是冷着一张脸,眼神淡漠,全然一副事不关己。
宋老师显然也看到了这情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