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拿下来递给卫青,又指了指刚刚的靶子,“射给我看看。”卫青扭头看公孙敖,公孙敖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有韩大人指点是你的福气。”卫青直直站起,向韩嫣微微作揖,转身走到靶前,一开弓便是一箭,一箭射上去,之前停在靶心的箭矢尽数坠地。韩嫣双眼放出精光,才两个月啊,两个月他就学射有成,这,这不就是……不就是自己未来的接班人么!他立即站立起来,“卫青!”
卫青立马回头,“韩大人有何吩咐?”
“骑上马后怎样?”
“可以射三十步。”
“好!你把给事辞了,跟着我,嗯,先跟着我干吧!”
“属下遵命。”
一旁公孙敖微微皱眉,韩嫣是要干什么呢……他身边从来都没有随从,而且……让一个新进的小孩这么快就做到他身边,这怎么行?
☆、夭折
御史大夫还是换了,由□抵换做赵绾,如此一来,三公每一人,都是刘彻的亲信。建元新政虽没有得到落实,皇帝还是希望有所更改,便在三位大员的扶持下,开始建元二年的更化改制。
首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才应该是新年的开端,正月挪到一月吧。
其次——一天到晚黄老道学大家都干脆归隐算了,孔孟之道稍稍读一点也没有事的吧……
再次——朕的权利是上天授予的,是神圣不可亵渎的。
最后——人才提拔制度是必须改了,这样父传子,子传孙,得把大汉吃空了不成!
单单新年换到一月这一件事情,就让窦太后愤怒不已,好好地冬天过年,你偏偏要挪到春天,又是谁,是谁在皇帝面前嚼舌根的!?
窦太后命人查来,别人倒还不说,怎么窦婴也跟着皇帝那小子瞎胡闹?
窦太后没有动作,而这年太后六十岁生日,各国诸侯王均亲身来到长安,向太后祝寿。其中,最让太后开心的大礼不是金银,不是玉石……而是,淮南王刘安的一部《洪烈》。
在寿宴大典上,老太太拍着这部可谓道家精髓的书,向百官道:“皇帝就得多学学人家淮南王,既然《洪烈》乃淮南王所作,那它就叫做‘淮南王书’吧……”
席上百官的目光,一时间注意向刘安,窦太后多番对皇帝不满,此时在这等大宴之上折煞皇帝的面子,转而夸奖淮南王,难道……难道太后真有废立之意?
刘彻心里却是比任何人都难受,奶奶受够自己了么……怎么办,怎么办?
夜里亥时末,一下宴席,刘彻忙宣了韩嫣入宫来见,如今太后这么一说,只怕那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